如何識別 Web3 項目中的龐氏騙局項目

新手4/29/2025, 7:42:40 AM
本文深入剖析 Web3 領域中龐氏騙局項目的特徵與運作機制。文章詳細列舉了從回報承諾、商業模式到團隊背景等多個識別維度,並提供實用的防範建議。同時,探討了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及合規風險等需要關注的其他方面,爲創業者提供了構建合法透明、可持續發展Web3項目的具體指導,旨在幫助讀者在充滿機遇與風險的Web3世界中穩步前行。

概述

隨着Web3技術的快速發展,區塊鏈、去中心化金融(DeFi)、NFT和元宇宙等項目層出不窮,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和用戶。然而,在Web3的熱潮中,龐氏騙局(Ponzi Scheme)也以各種僞裝形式潛伏其中,利用高回報承諾和復雜的技術術語誘導投資者上當。本文將探討如何識別Web3項目中的龐氏騙局,幫助用戶保護自身資產。

什麼是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Ponzi Scheme)是一種非法的投資手法,其本質是“拆東牆補西牆”:早期投資者的回報來自後期投資者的資金,而非真實的利潤或項目收入。一旦新資金流入放緩,整個體系就會崩潰。

在 Web3 領域,龐氏騙局通常披着區塊鏈、智能合約、DeFi、DAO、NFT 或 GameFi 的外衣,用技術術語包裝騙局核心。

騙局項目

在 Web3 世界中,多個龐氏騙局曾以“高收益、低風險”的承諾迷惑投資者,如 BitConnect 利用“交易機器人”欺騙全球用戶,PlusToken 以錢包挖礦爲名吸金上百億,Forsage 打着“智能合約去中心化”旗號行金字塔之實,Squid Game Token 借熱劇之名快速暴漲後“拔地毯”,StrongBlock 則靠不斷拉新維持獎勵體系。

這些項目雖形式各異,但本質上都靠後來的資金維持前期回報,最終因資金鏈斷裂崩盤,給行業和投資者帶來深刻教訓。

BitConnect(2016–2018)

BitConnect 以“日收益 1%”爲噱頭,自稱擁有神祕的自動交易機器人,能夠實現穩定套利,迅速吸引了全球數十萬投資者。其代幣 BCC 曾在牛市中飆升至數百美元,但項目本質是典型的“資金盤”模式,用後續資金支付前期回報。

2018 年初,監管趨嚴,平台突然關閉,根據 CoinMarketCap 數據,BCC 從高點 322 美元暴跌至 6.09 美元,跌幅高達 97%,數十億美元灰飛煙滅。2021 年 9 月,項目創始團隊遭美國 SEC 起訴,BitConnect 也正式成爲加密行業最具代表性的警示案例之一。


來源:https://www.marketwatch.com/story/now-thats-a-crypto-crash-bitconnect-coin-dives-90-as-company-shuts-exchange-2018-01-17

Forsage(2020–2022)

Forsage 是一個大規模在 Ethereum 上以“去中心化智能合約”爲幌子的龐氏騙局項目。它聲稱使用公開透明的智能合約結構,不可被關閉、無法篡改,事實上卻採用典型的金字塔結構,用戶通過邀請下線來獲取收益,資金流直接進入上線錢包。

由於其“技術去中心化 + 模式中心化”的混合包裝,一度被誤以爲是創新的“Web3 DAO”。2022 年,美國 SEC 將 Forsage 定性爲未註冊證券和非法龐氏騙局,創始團隊部分成員被逮捕。


來源:https://www.sec.gov/newsroom/press-releases/2022-134

Squid Game Token(2021)

2021 年,Netflix 劇集《魷魚遊戲》爆紅後,一個名爲 Squid Game Token(SQUID)的項目迅速上線 Binance Smart Chain,聲稱將打造與劇集相關的“GameFi”生態。

該代幣發行初期漲幅驚人,短時間內漲上千倍,但很快用戶發現:該代幣無法賣出,流動性受限。幾天後,開發者清空流動性池,卷走數百萬美元後徹底失聯,SQUID 一天內暴跌 99.99%,成爲 Web3 歷史上典型的“Rug Pull(拔地毯:指開發者清空資金池後跑路)”事件。


來源: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squid-game-top/

SafeMoon(2021-2023)

SafeMoon(2021-2023)是一個 DeFi 代幣項目,承諾通過“持有即賺”的反射機制和10%交易稅爲投資者帶來高回報,宣稱代幣價格將“飛向月球”。

然而,其商業模式模糊,缺乏實際用例,收益依賴新用戶資金和交易稅,呈現龐氏騙局特徵。團隊背景不透明,部分高管被曝使用虛假身分,智能合約未經權威審計,資金流向不明。

項目通過 Twitter 和 TikTok 的迷因營銷制造 FOMO 情緒,吸引大量散戶,但高額交易稅限制資金流動。2023年,美國SEC指控 SafeMoon 爲欺詐,創始人涉嫌挪用資金,代幣價格暴跌,投資者損失慘重。之後被VGX 基金會收購。


來源: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safemoon-solana/

騙局特徵和防範建議

在Web3領域,龐氏騙局常以高收益誘惑、復雜機制和精心包裝掩蓋其不可持續性,極易誤導缺乏經驗的用戶。爲了幫助用戶識別潛在風險,我們整理了一個涵蓋多個關鍵識別維度的對照表,逐項列出龐氏騙局常見特徵,並配以實用的識別與防範建議。

通過系統性審視項目的回報承諾、商業模式、團隊透明度、資金流動等方面,用戶可更有效識別高風險項目,提升風險防範意識,保障自身資產安全。

主動保護建議

在快速發展的 Web3 世界中,機遇與風險並存。面對層出不窮的新項目與高收益誘惑,保持理性與防範意識尤爲重要。以下表格總結了一些切實可行的保護建議,幫助用戶在參與加密項目時降低被騙風險。

這些建議涵蓋從心態建立到技術操作的多個層面,旨在提升個人安全防護能力,減少資產損失,構建更穩健的投資與參與策略。

除龐氏騙局外需要關注的其它風險

作爲用戶,除了警惕項目可能存在的龐氏騙局風險外,還應關注其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及合規風險,全面評估其可持續性。

技術風險
代碼漏洞與安全風險:智能合約或區塊鏈平台可能存在編程錯誤,導致黑客攻擊或資金丟失(如DAO攻擊)。
技術失敗:項目可能無法按預期開發或交付功能,例如性能瓶頸、擴展性不足或技術不可行。
依賴第三方技術:項目依賴的外部技術(如錢包、交易所、側鏈)可能出現故障或停止支持。
網路攻擊: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51%攻擊或其他惡意行爲可能破壞項目運行。
升級與維護問題:協議升級可能導致分叉或不兼容,影響項目穩定性。

市場風險
價格波動:加密貨幣或代幣價格可能劇烈波動,受市場情緒、投機或宏觀經濟因素影響。
流動性不足:某些代幣可能交易量低,難以買入或賣出,導致價格滑點或無法退出投資。
市場操縱:包括泵送與拋售(pump and dump)、洗盤交易等行爲可能扭曲市場。
競爭風險:類似項目或更優技術的出現可能導致市場份額喪失。
採用率低:項目可能無法吸引足夠用戶或合作夥伴,導致代幣或服務需求不足。

合規風險
監管不確定性:全球各地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監管政策不同,可能面臨突如其來的限制或禁令。
法律合規問題:項目可能未遵守反洗錢(AML)、了解你的客戶(KYC)或其他金融法規,導致罰款或關閉。
證券法風險:代幣可能被認定爲證券,若未註冊可能違反法律(如美國SEC法規)。
稅務風險:投資者可能面臨復雜的稅務申報要求,或因監管變化承擔額外稅務負擔。
跨境合規:項目運營涉及多個司法管轄區,可能因違反當地法律而被處罰。
穩定幣合規:以 MiCA 法規爲例,針對其認可的穩定幣,新規明確要求:所有由法幣支持的穩定幣,必須按照 1:1 的比例建立相應的流動性儲備,以確保其價值的穩定與兌付能力。


來源:https://legalnodes.com/article/mica-regulation-explained

除龐氏騙局外的項目失敗原因

Web3項目因其去中心化、創新性和高回報潛力吸引了大量關注,但也伴隨着高失敗率。除了龐氏騙局等欺詐行爲外,Web3項目失敗的原因涵蓋設計缺陷、市場競爭、技術失敗、運營與管理問題、合規與監管壓力、市場需求不足以及外部因素等多個維度。

以下表格總結了這些失敗原因及其具體表現,旨在幫助投資者、開發者和參與者識別風險,優化項目設計與管理,從而提高成功概率。如需深入分析特定項目或類別,可提供更多細節以進一步探討。

創業者建議

創建一個合法且可持續的Web3項目,需從設計、運營和透明度等多個方面入手,確保項目不被誤認爲是龐氏騙局或實際演變爲依賴新資金的欺詐結構。

以下是以表格形式展示的建議,旨在幫助開發者構建可信的Web3項目:

結語

Web3 作爲新興技術革命的前沿陣地,的確孕育着顛覆性創新與巨大機遇,但也爲不法分子提供了“換殼”的新工具。從 BitConnect 到 SafeMoon,從“智能合約”到 “GameFi”,越來越多的龐氏騙局披上技術外衣,借助復雜術語和情緒炒作,僞裝成前沿項目,誘導投資者誤入陷阱。

在高收益的誘惑面前,我們更需要保持理性。每一個“穩賺不賠”的承諾背後,往往潛藏着精心設計的騙局。識別與防範這些風險,不僅關乎個人資產的安全,更是構建健康、可持續 Web3 生態的重要基石。

對創業者而言,打造一個合法、透明、可持續的 Web3 項目,需要從設計邏輯、運營模式到信息披露等多個維度着手,杜絕項目被誤判爲龐氏結構,或在無意識中滑向依賴“新資金補舊窟”的陷阱。

希望本文能爲你提供清晰的判斷思路與典型警示案例,幫助你在探索 Web3 的道路上,保持清醒、看清本質、穩步前行。

المؤلف: Jones
المترجم: Sonia
المراجع (المراجعين): Pow、Piccolo、Elisa
مراجع (مراجعو) الترجمة: Ashley、Joyce
* لا يُقصد من المعلومات أن تكون أو أن تشكل نصيحة مالية أو أي توصية أخرى من أي نوع تقدمها منصة Gate.io أو تصادق عليها .
* لا يجوز إعادة إنتاج هذه المقالة أو نقلها أو نسخها دون الرجوع إلى منصة Gate.io. المخالفة هي انتهاك لقانون 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وقد تخضع لإجراءات قانونية.

如何識別 Web3 項目中的龐氏騙局項目

新手4/29/2025, 7:42:40 AM
本文深入剖析 Web3 領域中龐氏騙局項目的特徵與運作機制。文章詳細列舉了從回報承諾、商業模式到團隊背景等多個識別維度,並提供實用的防範建議。同時,探討了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及合規風險等需要關注的其他方面,爲創業者提供了構建合法透明、可持續發展Web3項目的具體指導,旨在幫助讀者在充滿機遇與風險的Web3世界中穩步前行。

概述

隨着Web3技術的快速發展,區塊鏈、去中心化金融(DeFi)、NFT和元宇宙等項目層出不窮,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和用戶。然而,在Web3的熱潮中,龐氏騙局(Ponzi Scheme)也以各種僞裝形式潛伏其中,利用高回報承諾和復雜的技術術語誘導投資者上當。本文將探討如何識別Web3項目中的龐氏騙局,幫助用戶保護自身資產。

什麼是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Ponzi Scheme)是一種非法的投資手法,其本質是“拆東牆補西牆”:早期投資者的回報來自後期投資者的資金,而非真實的利潤或項目收入。一旦新資金流入放緩,整個體系就會崩潰。

在 Web3 領域,龐氏騙局通常披着區塊鏈、智能合約、DeFi、DAO、NFT 或 GameFi 的外衣,用技術術語包裝騙局核心。

騙局項目

在 Web3 世界中,多個龐氏騙局曾以“高收益、低風險”的承諾迷惑投資者,如 BitConnect 利用“交易機器人”欺騙全球用戶,PlusToken 以錢包挖礦爲名吸金上百億,Forsage 打着“智能合約去中心化”旗號行金字塔之實,Squid Game Token 借熱劇之名快速暴漲後“拔地毯”,StrongBlock 則靠不斷拉新維持獎勵體系。

這些項目雖形式各異,但本質上都靠後來的資金維持前期回報,最終因資金鏈斷裂崩盤,給行業和投資者帶來深刻教訓。

BitConnect(2016–2018)

BitConnect 以“日收益 1%”爲噱頭,自稱擁有神祕的自動交易機器人,能夠實現穩定套利,迅速吸引了全球數十萬投資者。其代幣 BCC 曾在牛市中飆升至數百美元,但項目本質是典型的“資金盤”模式,用後續資金支付前期回報。

2018 年初,監管趨嚴,平台突然關閉,根據 CoinMarketCap 數據,BCC 從高點 322 美元暴跌至 6.09 美元,跌幅高達 97%,數十億美元灰飛煙滅。2021 年 9 月,項目創始團隊遭美國 SEC 起訴,BitConnect 也正式成爲加密行業最具代表性的警示案例之一。


來源:https://www.marketwatch.com/story/now-thats-a-crypto-crash-bitconnect-coin-dives-90-as-company-shuts-exchange-2018-01-17

Forsage(2020–2022)

Forsage 是一個大規模在 Ethereum 上以“去中心化智能合約”爲幌子的龐氏騙局項目。它聲稱使用公開透明的智能合約結構,不可被關閉、無法篡改,事實上卻採用典型的金字塔結構,用戶通過邀請下線來獲取收益,資金流直接進入上線錢包。

由於其“技術去中心化 + 模式中心化”的混合包裝,一度被誤以爲是創新的“Web3 DAO”。2022 年,美國 SEC 將 Forsage 定性爲未註冊證券和非法龐氏騙局,創始團隊部分成員被逮捕。


來源:https://www.sec.gov/newsroom/press-releases/2022-134

Squid Game Token(2021)

2021 年,Netflix 劇集《魷魚遊戲》爆紅後,一個名爲 Squid Game Token(SQUID)的項目迅速上線 Binance Smart Chain,聲稱將打造與劇集相關的“GameFi”生態。

該代幣發行初期漲幅驚人,短時間內漲上千倍,但很快用戶發現:該代幣無法賣出,流動性受限。幾天後,開發者清空流動性池,卷走數百萬美元後徹底失聯,SQUID 一天內暴跌 99.99%,成爲 Web3 歷史上典型的“Rug Pull(拔地毯:指開發者清空資金池後跑路)”事件。


來源: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squid-game-top/

SafeMoon(2021-2023)

SafeMoon(2021-2023)是一個 DeFi 代幣項目,承諾通過“持有即賺”的反射機制和10%交易稅爲投資者帶來高回報,宣稱代幣價格將“飛向月球”。

然而,其商業模式模糊,缺乏實際用例,收益依賴新用戶資金和交易稅,呈現龐氏騙局特徵。團隊背景不透明,部分高管被曝使用虛假身分,智能合約未經權威審計,資金流向不明。

項目通過 Twitter 和 TikTok 的迷因營銷制造 FOMO 情緒,吸引大量散戶,但高額交易稅限制資金流動。2023年,美國SEC指控 SafeMoon 爲欺詐,創始人涉嫌挪用資金,代幣價格暴跌,投資者損失慘重。之後被VGX 基金會收購。


來源: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safemoon-solana/

騙局特徵和防範建議

在Web3領域,龐氏騙局常以高收益誘惑、復雜機制和精心包裝掩蓋其不可持續性,極易誤導缺乏經驗的用戶。爲了幫助用戶識別潛在風險,我們整理了一個涵蓋多個關鍵識別維度的對照表,逐項列出龐氏騙局常見特徵,並配以實用的識別與防範建議。

通過系統性審視項目的回報承諾、商業模式、團隊透明度、資金流動等方面,用戶可更有效識別高風險項目,提升風險防範意識,保障自身資產安全。

主動保護建議

在快速發展的 Web3 世界中,機遇與風險並存。面對層出不窮的新項目與高收益誘惑,保持理性與防範意識尤爲重要。以下表格總結了一些切實可行的保護建議,幫助用戶在參與加密項目時降低被騙風險。

這些建議涵蓋從心態建立到技術操作的多個層面,旨在提升個人安全防護能力,減少資產損失,構建更穩健的投資與參與策略。

除龐氏騙局外需要關注的其它風險

作爲用戶,除了警惕項目可能存在的龐氏騙局風險外,還應關注其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及合規風險,全面評估其可持續性。

技術風險
代碼漏洞與安全風險:智能合約或區塊鏈平台可能存在編程錯誤,導致黑客攻擊或資金丟失(如DAO攻擊)。
技術失敗:項目可能無法按預期開發或交付功能,例如性能瓶頸、擴展性不足或技術不可行。
依賴第三方技術:項目依賴的外部技術(如錢包、交易所、側鏈)可能出現故障或停止支持。
網路攻擊: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51%攻擊或其他惡意行爲可能破壞項目運行。
升級與維護問題:協議升級可能導致分叉或不兼容,影響項目穩定性。

市場風險
價格波動:加密貨幣或代幣價格可能劇烈波動,受市場情緒、投機或宏觀經濟因素影響。
流動性不足:某些代幣可能交易量低,難以買入或賣出,導致價格滑點或無法退出投資。
市場操縱:包括泵送與拋售(pump and dump)、洗盤交易等行爲可能扭曲市場。
競爭風險:類似項目或更優技術的出現可能導致市場份額喪失。
採用率低:項目可能無法吸引足夠用戶或合作夥伴,導致代幣或服務需求不足。

合規風險
監管不確定性:全球各地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監管政策不同,可能面臨突如其來的限制或禁令。
法律合規問題:項目可能未遵守反洗錢(AML)、了解你的客戶(KYC)或其他金融法規,導致罰款或關閉。
證券法風險:代幣可能被認定爲證券,若未註冊可能違反法律(如美國SEC法規)。
稅務風險:投資者可能面臨復雜的稅務申報要求,或因監管變化承擔額外稅務負擔。
跨境合規:項目運營涉及多個司法管轄區,可能因違反當地法律而被處罰。
穩定幣合規:以 MiCA 法規爲例,針對其認可的穩定幣,新規明確要求:所有由法幣支持的穩定幣,必須按照 1:1 的比例建立相應的流動性儲備,以確保其價值的穩定與兌付能力。


來源:https://legalnodes.com/article/mica-regulation-explained

除龐氏騙局外的項目失敗原因

Web3項目因其去中心化、創新性和高回報潛力吸引了大量關注,但也伴隨着高失敗率。除了龐氏騙局等欺詐行爲外,Web3項目失敗的原因涵蓋設計缺陷、市場競爭、技術失敗、運營與管理問題、合規與監管壓力、市場需求不足以及外部因素等多個維度。

以下表格總結了這些失敗原因及其具體表現,旨在幫助投資者、開發者和參與者識別風險,優化項目設計與管理,從而提高成功概率。如需深入分析特定項目或類別,可提供更多細節以進一步探討。

創業者建議

創建一個合法且可持續的Web3項目,需從設計、運營和透明度等多個方面入手,確保項目不被誤認爲是龐氏騙局或實際演變爲依賴新資金的欺詐結構。

以下是以表格形式展示的建議,旨在幫助開發者構建可信的Web3項目:

結語

Web3 作爲新興技術革命的前沿陣地,的確孕育着顛覆性創新與巨大機遇,但也爲不法分子提供了“換殼”的新工具。從 BitConnect 到 SafeMoon,從“智能合約”到 “GameFi”,越來越多的龐氏騙局披上技術外衣,借助復雜術語和情緒炒作,僞裝成前沿項目,誘導投資者誤入陷阱。

在高收益的誘惑面前,我們更需要保持理性。每一個“穩賺不賠”的承諾背後,往往潛藏着精心設計的騙局。識別與防範這些風險,不僅關乎個人資產的安全,更是構建健康、可持續 Web3 生態的重要基石。

對創業者而言,打造一個合法、透明、可持續的 Web3 項目,需要從設計邏輯、運營模式到信息披露等多個維度着手,杜絕項目被誤判爲龐氏結構,或在無意識中滑向依賴“新資金補舊窟”的陷阱。

希望本文能爲你提供清晰的判斷思路與典型警示案例,幫助你在探索 Web3 的道路上,保持清醒、看清本質、穩步前行。

المؤلف: Jones
المترجم: Sonia
المراجع (المراجعين): Pow、Piccolo、Elisa
مراجع (مراجعو) الترجمة: Ashley、Joyce
* لا يُقصد من المعلومات أن تكون أو أن تشكل نصيحة مالية أو أي توصية أخرى من أي نوع تقدمها منصة Gate.io أو تصادق عليها .
* لا يجوز إعادة إنتاج هذه المقالة أو نقلها أو نسخها دون الرجوع إلى منصة Gate.io. المخالفة هي انتهاك لقانون 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وقد تخضع لإجراءات قانونية.
ابدأ التداول الآن
اشترك وتداول لتحصل على جوائز ذهبية بقيمة
100 دولار أمريكي
و
5500 دولارًا أمريكيًا
لتجربة الإدارة المالية الذهبي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