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最近的舉措,幣安阿爾法, 已成爲市場的焦點。由Binance團隊運營的Alpha作爲一個去中心化金融(DeFi)基礎的上市平台,使零售用戶能夠比通過傳統交易渠道更快地訪問早期代幣。這顯著提高了代幣的可訪問性和參與度,尤其是通過Alpha Points等機制,促進了針對用戶的空投。
然而,該模型並非沒有爭議。通過 Alpha 上市的幾個代幣在發行後不久經歷了急劇的價格下跌,引發了人們對該程序結構和意圖的討論。盡管評估意見不一,但有一點趨勢顯而易見:中心化交易所(CEX)不再是去中心化金融生態系統的被動觀察者——它們現在是積極參與者。
這一轉變不僅限於幣安。其他主要平台也在向鏈上遷移。例如,Bybit最近宣布了基於Solana的去中心化金融平台ByReal。Coinbase也透露了將鏈上服務直接集成到其應用程序中的計劃。這些發展表明,交易所領域正經歷更廣泛的結構性轉型。
關鍵問題是:爲什麼長期以來依賴穩定、盈利商業模式的中心化交易所(CEX)要進入本質上波動較大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市場?本報告分析了這一轉變背後的戰略理由,並考察了推動這一演變的市場動態。
來源:ahboyash
在分析中心化交易所進入去中心化金融領域的戰略動機之前,首先需要澄清它們實際上在構建什麼。雖然這些努力通常被歸類爲“CeDeFi”(中心化–去中心化金融)的廣泛趨勢,但各個平台的實施差異顯著。
Bybit、Coinbase 和 Binance 各自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在架構、資產托管模型和用戶體驗等方面存在差異。理解這些差異對於評估它們各自的策略至關重要。
Byreal首次公告。來源:@byreal_io
在6月14日,Bybit宣布ByReal作爲其交易所基礎設施的鏈上擴展。主要目標很明確:在鏈上環境中復制中心化交易所級別的流動性。爲實現這一目標,Bybit採用了一種混合設計,將請求報價(RFQ)系統與集中流動性做市商(CLMM)模型集成。
RFQ機制允許用戶在執行交易前向多個經紀人請求報價,通過專業的市場制造商優化價格。CLMM模型將流動性集中在活躍交易的價格區間,提高資本效率並最小化滑點——這些都是在鏈上接近CEX交易體驗的關鍵因素。
與此同時,ByReal 在用戶層面維持去中心化。資產通過 Phantom 等 Web3 錢包自我托管,平台還包括一個新項目發行的代幣發射臺。它還通過其 Revive Vault 提供產生收益的功能,包括 $bbSOL 等 Solana 質押產品。
Bybit的戰略意圖是通過ByReal爲早期代幣創建一個平行流動性層,這些代幣可能不符合其主交易所的上市標準,但在一個更開放、以社區爲驅動的環境中卻能蓬勃發展。雖然該模型在結構上與Binance Alpha類似,但ByReal通過將發射臺能力和收益產品整合到更全面的服務提供中,區分了自身。
來源:Coinbase
在2025年加密貨幣峯會, Coinbase宣布計劃將去中心化金融交易直接集成到其主應用中,而不是通過獨立的錢包。這一戰略的核心在於提供無縫的用戶體驗。通過在核心應用內啓用去中心化交易,用戶能夠在資產鑄造的瞬間訪問和交易數千種代幣——無需離開Coinbase界面。
來源:Coinbase
雖然通過獨立的Coinbase錢包已經可以訪問去中心化金融,但該公司引入了一個關鍵的差異化因素:驗證池這些池僅對經過KYC認證的機構參與者開放,提供一個安全、合規的環境,專爲有監管義務的實體量身定制。
結果是一個復雜的雙軌策略。Coinbase 同時通過順暢、集成的鏈上訪問來瞄準零售用戶,同時爲機構參與者提供一個受監管的高保障流動性場所。這使得公司能夠在兩個用戶羣體之間運營,而不在可用性或合規性上妥協。
在這三家交易所中,Binance Alpha 是最面向零售用戶的產品。與其他強調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不同,Binance 更加注重易用性。Alpha 直接通過主 Binance 應用中的一個標籤訪問,允許用戶在熟悉的界面中進行交易,而無需離開。
盡管所有交易都在鏈上處理,但用戶可以使用現有的Binance帳戶與Alpha進行交互。無需設置單獨的錢包或管理種子短語,這大大降低了Web3新手的入門門檻。
雖然這三個平台都朝着CeDeFi模型發展,但它們的方法截然不同。Bybit以完全去中心化的架構和先進的流動性機制爲目標,吸引DeFi原生用戶。Coinbase則採用雙軌策略,通過差異化基礎設施同時服務零售和機構客戶。相比之下,Binance則專注於通過簡化Web3的復雜性來實現大衆採用。
每個交易所都在資產保管、產品策劃和集成深度方面進行各自的權衡——共同塑造了進入不斷發展的CeDeFi領域的獨特切入點。
第一個原因很簡單:中心化交易所(CEX)想要優先獲取熱門代幣,但它們無法足夠快地上線這些代幣。
現在大多數新代幣直接在DEX上發行,在這裏,無權限上市和病毒式關注推動了快速交易量。中心化交易所(CEX)由於法律審查、風險控制或轄區合規的限制,往往無法立即上市這些代幣,即使他們看到明確的用戶需求。
這種延遲會造成真實的機會成本。交易量流向像Uniswap這樣的去中心化平台。上市費用被損失。而關鍵的是,用戶開始將發現和創新與DEX而非CEX聯繫在一起。
通過推出自己的鏈上產品,中心化交易所(CEX)創造了一個中間地帶。像ByReal和Binance Alpha這樣的平台作爲半沙盒化的場所運作:代幣可以在沒有經過正式上市渠道的情況下交易,但仍然在一個受控的、品牌安全的環境中。這使得交易所能夠在早期通過交換費用或代幣發行機制來實現用戶活動的貨幣化,同時保持法律上的距離。交易所促進訪問,但不直接持有或認可資產。
該結構爲中心化交易所(CEX)提供了一條參與代幣發現的路徑,而不會引發監管責任。他們捕獲流動性,產生收入,並將活動引入他們的生態系統——同時等待正式上市審查的跟進。
第二個驅動因素根植於用戶行爲。雖然去中心化金融在代幣創新和資本效率方面繼續領先,但主流用戶仍然難以接觸。大多數人不願意手動橋接資產、管理錢包、批準智能合約或支付不可預測的燃氣費用。盡管存在這種摩擦,最具吸引力的機會,比如交易新代幣發行、收益策略,正越來越多地在鏈上進行。
中心化交易所(CEX)已經意識到這一缺口,並通過將去中心化金融直接嵌入到自己的平台中來做出回應。所有上述的CEX集成都允許用戶使用熟悉的CEX界面與鏈上流動性進行交互。在許多情況下,交易所完全抽象化了錢包和燃料費用,讓用戶以Web2應用的便利性訪問去中心化金融。
這種方法有兩個目標。首先,它防止用戶流失。可能會選擇離開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交易者,現在即使在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產品互動時,也留在中心化交易所(CEX)生態系統內。其次,它增強了平台的防御能力。通過擁有接入層和日益增長的流動性層,中心化交易所(CEX)建立了超越現貨交易的網路效應。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轉化爲平台的鎖定。隨着用戶變得越來越成熟,許多人將尋求跨鏈路由、收益產品和交易策略。如果一個CEX擁有自己的DEX基礎設施、啓動層,甚至一個專有鏈(例如,Coinbase的Base),這確保了用戶、開發者和流動性都與其生態系統緊密聯繫。活動被跟蹤、變現和回收——而不是損失給第三方協議。
實際上,上鏈使中心化交易所(CEX)能夠控制用戶資本的完整生命週期:從法幣入金,到去中心化金融探索,再到最終的上市和退出——全部在一個統一的、產生收入的技術棧中。
主要中心化交易所的鏈上擴展標志着加密行業演變的一個明顯轉折點。CEX不再將去中心化金融視爲外部現象——它們現在正在建立自己的基礎設施,或者至少確保與用戶層的直接訪問點。
隨着中心化交易所(CEX)整合鏈上服務,“交易所”和“協議”之間的區別從用戶的角度來看變得越來越無關緊要。一個在鏈上交易代幣的Bybit用戶可能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是在與去中心化協議還是中心化接口進行交互。這種融合可能會顯著重塑整個行業的流動性架構、產品設計和用戶流程。
機構行爲也將是值得關注的關鍵因素——但在短期內全面的資本湧入不太可能。機構仍然保持謹慎,主要是由於未解決的風險:監管不確定性、智能合約漏洞、代幣價格操縱和不透明的治理機制。
交易所推出鏈上服務並未消除這些結構性風險。實際上,一些機構可能將通過交易所訪問去中心化金融視爲一種新的中介風險層。現實中,早期的實驗可能主要來自對沖基金和自營交易公司,他們會部署小規模的資本。更爲保守的參與者,如養老基金或保險公司,預計將在未來幾年繼續觀望。即使他們參與,也很可能會採取謹慎的配置——通常不超過其投資組合的1-3%。
在這種情況下,“數十億資金流入”的預測爲時已早。更現實的前景涉及數億的增量測試。盡管如此,即使是這些適度的資金流入也可能以重要的方式增強市場深度並減緩波動性。
隨着交易所擴展其鏈上產品,本地交易代幣的功能也預計將演變。持有一定數量的這些代幣可能會使鏈上費用折扣成爲可能,或者通過質押或流動性激勵解鎖收益機會。這些變化可能會爲交易代幣估值引入新的實用性和新的波動性。
目前,Binance是唯一一個展示出其原生代幣(BNB)明顯且持續的用途的主要平台,該代幣在多個服務中發揮着積極作用。大多數其他交易所代幣仍然僅限於基本的費用折扣。
隨着CeDeFi基礎設施的成熟,這種現狀即將改變。隨着交易所整合在鏈上和鏈下平台上運營,它們的本地代幣將作爲兩個領域之間的連接紐帶。用戶可能需要持有交易所代幣才能參與質押、啓動池,或獲得新上市的早期訪問權限——無論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的。
這種功能擴展將交易所代幣定位爲不僅僅是實用資產——它們成爲垂直整合生態系統中的核心資產。擁有現有代幣的交易所可能會選擇顯著增強其實用性,而沒有代幣的交易所可能會考慮推出新的代幣以支持去中心化金融相關服務。這在開發自己區塊鏈或差異化去中心化金融層的平台上尤其可能。
簡而言之,交易所代幣正從簡單的費用工具演變爲用戶留存、協議整合和跨平台資本流動的核心戰略資產。
中心化交易所(CEX)進入鏈上服務的推動不僅僅是一種防御性舉措。這反映了對加密生態系統未來的積極押注。交易所似乎並沒有將去中心化金融視爲威脅,而是將其視爲一個可以整合甚至吸收的相鄰領域。
最可能的情景是趨同。主要交易所將越來越多地運營半去中心化網路,而獨立的去中心化金融協議可能發現自己依賴於這些不斷發展的生態系統,或者與其集成。結果可能是權力和流動性的重新調整,以中心化交易所(CEX)主導的平台成爲去中心化金融活動的引力中心。
這一趨勢可能會導致一個更統一的市場結構,使流動性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環境之間自由流動。用戶將能夠選擇適合他們偏好的信任、透明度和便利性的組合。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而Bybit推出的ByReal可能是這一混合未來形成的早期信號。
Binance最近的舉措,幣安阿爾法, 已成爲市場的焦點。由Binance團隊運營的Alpha作爲一個去中心化金融(DeFi)基礎的上市平台,使零售用戶能夠比通過傳統交易渠道更快地訪問早期代幣。這顯著提高了代幣的可訪問性和參與度,尤其是通過Alpha Points等機制,促進了針對用戶的空投。
然而,該模型並非沒有爭議。通過 Alpha 上市的幾個代幣在發行後不久經歷了急劇的價格下跌,引發了人們對該程序結構和意圖的討論。盡管評估意見不一,但有一點趨勢顯而易見:中心化交易所(CEX)不再是去中心化金融生態系統的被動觀察者——它們現在是積極參與者。
這一轉變不僅限於幣安。其他主要平台也在向鏈上遷移。例如,Bybit最近宣布了基於Solana的去中心化金融平台ByReal。Coinbase也透露了將鏈上服務直接集成到其應用程序中的計劃。這些發展表明,交易所領域正經歷更廣泛的結構性轉型。
關鍵問題是:爲什麼長期以來依賴穩定、盈利商業模式的中心化交易所(CEX)要進入本質上波動較大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市場?本報告分析了這一轉變背後的戰略理由,並考察了推動這一演變的市場動態。
來源:ahboyash
在分析中心化交易所進入去中心化金融領域的戰略動機之前,首先需要澄清它們實際上在構建什麼。雖然這些努力通常被歸類爲“CeDeFi”(中心化–去中心化金融)的廣泛趨勢,但各個平台的實施差異顯著。
Bybit、Coinbase 和 Binance 各自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在架構、資產托管模型和用戶體驗等方面存在差異。理解這些差異對於評估它們各自的策略至關重要。
Byreal首次公告。來源:@byreal_io
在6月14日,Bybit宣布ByReal作爲其交易所基礎設施的鏈上擴展。主要目標很明確:在鏈上環境中復制中心化交易所級別的流動性。爲實現這一目標,Bybit採用了一種混合設計,將請求報價(RFQ)系統與集中流動性做市商(CLMM)模型集成。
RFQ機制允許用戶在執行交易前向多個經紀人請求報價,通過專業的市場制造商優化價格。CLMM模型將流動性集中在活躍交易的價格區間,提高資本效率並最小化滑點——這些都是在鏈上接近CEX交易體驗的關鍵因素。
與此同時,ByReal 在用戶層面維持去中心化。資產通過 Phantom 等 Web3 錢包自我托管,平台還包括一個新項目發行的代幣發射臺。它還通過其 Revive Vault 提供產生收益的功能,包括 $bbSOL 等 Solana 質押產品。
Bybit的戰略意圖是通過ByReal爲早期代幣創建一個平行流動性層,這些代幣可能不符合其主交易所的上市標準,但在一個更開放、以社區爲驅動的環境中卻能蓬勃發展。雖然該模型在結構上與Binance Alpha類似,但ByReal通過將發射臺能力和收益產品整合到更全面的服務提供中,區分了自身。
來源:Coinbase
在2025年加密貨幣峯會, Coinbase宣布計劃將去中心化金融交易直接集成到其主應用中,而不是通過獨立的錢包。這一戰略的核心在於提供無縫的用戶體驗。通過在核心應用內啓用去中心化交易,用戶能夠在資產鑄造的瞬間訪問和交易數千種代幣——無需離開Coinbase界面。
來源:Coinbase
雖然通過獨立的Coinbase錢包已經可以訪問去中心化金融,但該公司引入了一個關鍵的差異化因素:驗證池這些池僅對經過KYC認證的機構參與者開放,提供一個安全、合規的環境,專爲有監管義務的實體量身定制。
結果是一個復雜的雙軌策略。Coinbase 同時通過順暢、集成的鏈上訪問來瞄準零售用戶,同時爲機構參與者提供一個受監管的高保障流動性場所。這使得公司能夠在兩個用戶羣體之間運營,而不在可用性或合規性上妥協。
在這三家交易所中,Binance Alpha 是最面向零售用戶的產品。與其他強調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不同,Binance 更加注重易用性。Alpha 直接通過主 Binance 應用中的一個標籤訪問,允許用戶在熟悉的界面中進行交易,而無需離開。
盡管所有交易都在鏈上處理,但用戶可以使用現有的Binance帳戶與Alpha進行交互。無需設置單獨的錢包或管理種子短語,這大大降低了Web3新手的入門門檻。
雖然這三個平台都朝着CeDeFi模型發展,但它們的方法截然不同。Bybit以完全去中心化的架構和先進的流動性機制爲目標,吸引DeFi原生用戶。Coinbase則採用雙軌策略,通過差異化基礎設施同時服務零售和機構客戶。相比之下,Binance則專注於通過簡化Web3的復雜性來實現大衆採用。
每個交易所都在資產保管、產品策劃和集成深度方面進行各自的權衡——共同塑造了進入不斷發展的CeDeFi領域的獨特切入點。
第一個原因很簡單:中心化交易所(CEX)想要優先獲取熱門代幣,但它們無法足夠快地上線這些代幣。
現在大多數新代幣直接在DEX上發行,在這裏,無權限上市和病毒式關注推動了快速交易量。中心化交易所(CEX)由於法律審查、風險控制或轄區合規的限制,往往無法立即上市這些代幣,即使他們看到明確的用戶需求。
這種延遲會造成真實的機會成本。交易量流向像Uniswap這樣的去中心化平台。上市費用被損失。而關鍵的是,用戶開始將發現和創新與DEX而非CEX聯繫在一起。
通過推出自己的鏈上產品,中心化交易所(CEX)創造了一個中間地帶。像ByReal和Binance Alpha這樣的平台作爲半沙盒化的場所運作:代幣可以在沒有經過正式上市渠道的情況下交易,但仍然在一個受控的、品牌安全的環境中。這使得交易所能夠在早期通過交換費用或代幣發行機制來實現用戶活動的貨幣化,同時保持法律上的距離。交易所促進訪問,但不直接持有或認可資產。
該結構爲中心化交易所(CEX)提供了一條參與代幣發現的路徑,而不會引發監管責任。他們捕獲流動性,產生收入,並將活動引入他們的生態系統——同時等待正式上市審查的跟進。
第二個驅動因素根植於用戶行爲。雖然去中心化金融在代幣創新和資本效率方面繼續領先,但主流用戶仍然難以接觸。大多數人不願意手動橋接資產、管理錢包、批準智能合約或支付不可預測的燃氣費用。盡管存在這種摩擦,最具吸引力的機會,比如交易新代幣發行、收益策略,正越來越多地在鏈上進行。
中心化交易所(CEX)已經意識到這一缺口,並通過將去中心化金融直接嵌入到自己的平台中來做出回應。所有上述的CEX集成都允許用戶使用熟悉的CEX界面與鏈上流動性進行交互。在許多情況下,交易所完全抽象化了錢包和燃料費用,讓用戶以Web2應用的便利性訪問去中心化金融。
這種方法有兩個目標。首先,它防止用戶流失。可能會選擇離開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交易者,現在即使在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產品互動時,也留在中心化交易所(CEX)生態系統內。其次,它增強了平台的防御能力。通過擁有接入層和日益增長的流動性層,中心化交易所(CEX)建立了超越現貨交易的網路效應。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轉化爲平台的鎖定。隨着用戶變得越來越成熟,許多人將尋求跨鏈路由、收益產品和交易策略。如果一個CEX擁有自己的DEX基礎設施、啓動層,甚至一個專有鏈(例如,Coinbase的Base),這確保了用戶、開發者和流動性都與其生態系統緊密聯繫。活動被跟蹤、變現和回收——而不是損失給第三方協議。
實際上,上鏈使中心化交易所(CEX)能夠控制用戶資本的完整生命週期:從法幣入金,到去中心化金融探索,再到最終的上市和退出——全部在一個統一的、產生收入的技術棧中。
主要中心化交易所的鏈上擴展標志着加密行業演變的一個明顯轉折點。CEX不再將去中心化金融視爲外部現象——它們現在正在建立自己的基礎設施,或者至少確保與用戶層的直接訪問點。
隨着中心化交易所(CEX)整合鏈上服務,“交易所”和“協議”之間的區別從用戶的角度來看變得越來越無關緊要。一個在鏈上交易代幣的Bybit用戶可能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是在與去中心化協議還是中心化接口進行交互。這種融合可能會顯著重塑整個行業的流動性架構、產品設計和用戶流程。
機構行爲也將是值得關注的關鍵因素——但在短期內全面的資本湧入不太可能。機構仍然保持謹慎,主要是由於未解決的風險:監管不確定性、智能合約漏洞、代幣價格操縱和不透明的治理機制。
交易所推出鏈上服務並未消除這些結構性風險。實際上,一些機構可能將通過交易所訪問去中心化金融視爲一種新的中介風險層。現實中,早期的實驗可能主要來自對沖基金和自營交易公司,他們會部署小規模的資本。更爲保守的參與者,如養老基金或保險公司,預計將在未來幾年繼續觀望。即使他們參與,也很可能會採取謹慎的配置——通常不超過其投資組合的1-3%。
在這種情況下,“數十億資金流入”的預測爲時已早。更現實的前景涉及數億的增量測試。盡管如此,即使是這些適度的資金流入也可能以重要的方式增強市場深度並減緩波動性。
隨着交易所擴展其鏈上產品,本地交易代幣的功能也預計將演變。持有一定數量的這些代幣可能會使鏈上費用折扣成爲可能,或者通過質押或流動性激勵解鎖收益機會。這些變化可能會爲交易代幣估值引入新的實用性和新的波動性。
目前,Binance是唯一一個展示出其原生代幣(BNB)明顯且持續的用途的主要平台,該代幣在多個服務中發揮着積極作用。大多數其他交易所代幣仍然僅限於基本的費用折扣。
隨着CeDeFi基礎設施的成熟,這種現狀即將改變。隨着交易所整合在鏈上和鏈下平台上運營,它們的本地代幣將作爲兩個領域之間的連接紐帶。用戶可能需要持有交易所代幣才能參與質押、啓動池,或獲得新上市的早期訪問權限——無論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的。
這種功能擴展將交易所代幣定位爲不僅僅是實用資產——它們成爲垂直整合生態系統中的核心資產。擁有現有代幣的交易所可能會選擇顯著增強其實用性,而沒有代幣的交易所可能會考慮推出新的代幣以支持去中心化金融相關服務。這在開發自己區塊鏈或差異化去中心化金融層的平台上尤其可能。
簡而言之,交易所代幣正從簡單的費用工具演變爲用戶留存、協議整合和跨平台資本流動的核心戰略資產。
中心化交易所(CEX)進入鏈上服務的推動不僅僅是一種防御性舉措。這反映了對加密生態系統未來的積極押注。交易所似乎並沒有將去中心化金融視爲威脅,而是將其視爲一個可以整合甚至吸收的相鄰領域。
最可能的情景是趨同。主要交易所將越來越多地運營半去中心化網路,而獨立的去中心化金融協議可能發現自己依賴於這些不斷發展的生態系統,或者與其集成。結果可能是權力和流動性的重新調整,以中心化交易所(CEX)主導的平台成爲去中心化金融活動的引力中心。
這一趨勢可能會導致一個更統一的市場結構,使流動性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環境之間自由流動。用戶將能夠選擇適合他們偏好的信任、透明度和便利性的組合。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而Bybit推出的ByReal可能是這一混合未來形成的早期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