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OL 項目分享活動開啓!調研 Obol (OBOL) 項目,在Gate.io動態發布您的看法觀點,瓜分 $100 OBOL!
💰️ 選取10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輕鬆贏取 $10 OBOL 獎勵!
項目簡介:
Obol 致力於分布式、去中心化和民主化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從以太坊開始,並擴展到整個 Web3 平台。作爲 Layer 1 區塊鏈和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網路的基礎,Obol Collective 擁有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運營商生態系統。目前,全球超過 800 個去中心化運營商運行 Obol 分布式驗證器 (DV),保障主網超過 10 億的資產安全,Obol 正在賦能下一代去中心化系統。
參與方式:
1.調研$OBOL項目,發表你對項目的見解。具體可包含但不限於:
🔹 Obol 是什麼?
🔹 Obol 去中心化驗證器有何優點?
🔹 $OBOL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運作?
2.帶上$OBOL現貨交易連結:https://www.gate.io/trade/OBOL_USDT
3.推廣$OBOL Launchpool 質押挖礦活動,分享OBOL Launchpool 參與步驟及質押福利,質押$GT、$BTC、$OBOL 免費瓜分2,250,000 $OBOL空投獎勵,年華收益率高達168%:https://www.gate.io/launchpool/OBOL?pid=291
曼昆研究 | Web3項目校園大使,這事靠譜嗎?
這兩天,Web3中文社媒關於“某些CEX向大學生提供合約體驗金”的輿論持續發酵。事件起因是一條在X平台發布的爆料帖,因涉及“CEX”“大學生”“賭鬼”等敏感關鍵詞,引發大量關注與討論。
曼昆律師翻閱該帖下的評論發現,主流聲音普遍對這種推廣方式表示反對,認爲大學生尚未建立成熟的價值觀和風險意識,不應被作爲推廣目標。例如媒體BlockBeats發文《請各交易平台立即停止向大學生推廣合約體驗金行爲》,直指此類行爲本質上是“披着金融啓蒙外衣的賭博誘導”;慢霧科技的餘弦也轉發聲援,支持全面抵制。 不過,也有部分聲音對此表示“見怪不怪”。有人表示自己大學期間就接觸過類似推廣,也有人認爲大學生成年、有民事能力,願賭服輸是個人選擇。 正是這種觀點的分歧,讓曼昆律師意識到:類似於“校園大使”計劃這類,被定義爲教育、啓蒙、技術傳播的校園推廣,已經在不少校園實質落地,成爲部分Web3項目品牌乃至常規獲客的路徑。 作爲一家專注服務Web3.0 行業的律師事務所,曼昆律師也曾多次與高校鏈協合作,共同舉辦合規講座等活動。在這些過程中,我們觀察到一個共性問題:無論是學生個體,還是以鏈協爲代表的學生組織,在面對Web3項目合作時,普遍缺乏對“推廣行爲是否合規”的基本判斷能力。 於是,一個關鍵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大學生到底能不能參與Web3校園大使計劃?與Web3項目方的合作中,哪些行爲安全?哪些可能踩線?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校園大使計劃靠譜嗎? 本次引發廣泛討論的“合約體驗金”事件,其合規問題幾乎無需爭議。 根據我國現行監管體系,無論是境內主體還是境外平台,只要面向境內居民推廣未經註冊的高風險金融衍生品,如合約交易、槓杆產品等,均涉嫌非法金融活動。即便使用“體驗金”包裝,只要行爲本質上構成引導交易,就不具備合法性。 但合規問題並不止於此。 近年來,很多CEX在校園內落地的大使計劃,不再局限於“交易激勵”本身,還出現了更多看似無害、實則風險模糊的推廣模式,包括但不限於:
*某交易所校園推廣任務截圖
/ END. 本文作者:Iris、盧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