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 Gate.io WCTC S7 正式開賽僅剩 7 天
世界加密貨幣交易大賽即將開啓,總獎池高達 $5,000,000
👉🏻 立即報名:https://gate.io/competition/wctc/s7?pid=APP&c=moments_gatePost&ch=druYjDaF
報名參賽,不僅有機會贏取高達百萬美元的個人獎勵,更有 Gate.io 專屬週邊大禮等你來拿
全球頂尖交易員正在集結,一場交易盛宴即將開啓
🔗 活動詳情: https://www.gate.io/announcements/article/44440
傳統金融的鏈上革命:貝萊德如何重塑 1500 億美元資產的未來
撰文:Oliver,火星財經
昨日,全球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拋出一枚重磅炸彈:計劃將其高達 1500 億美元的貨幣市場基金通過「DLT Shares」(分布式帳本技術股票)上鏈,利用區塊鏈技術記錄所有權。這一消息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傳統金融(TradFi)與 Web3 融合的層層漣漪。貝萊德掌管着 11.6 萬億美元的資產,其首席執行官拉裏·芬克(Larry Fink)曾豪言:「代幣化是金融的未來。」如今,這位華爾街巨擘正以實際行動兌現諾言,將傳統金融的龐大資產推向區塊鏈的舞臺。Solana 和 Ethereum 等公鏈摩拳擦掌,準備迎接這場變革的紅利。這究竟是一場怎樣的革命?它將如何重塑 1500 億美元資產的未來?
傳統金融的痛點:爲何需要區塊鏈?
貨幣市場基金是傳統金融的基石,以低風險和高流動性著稱。然而,它們的運行機制卻像一臺老式蒸汽機:可靠,但效率低下。贖回和轉讓需要經過層層中介,交易時間受限於工作日,記錄系統繁瑣且不夠透明。投資者想要快速變現?抱歉,請耐心等待 T+1 結算。想實時查看持倉?那得依賴冗長的對帳流程。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恰如一劑解藥。貝萊德的 DLT Shares 利用分布式帳本技術(DLT),將基金的所有權記錄在區塊鏈上,實現近乎實時的交易結算、全天候的資產訪問以及不可篡改的透明記錄。這不僅提升了效率,還爲投資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貝萊德的區塊鏈合作夥伴 Securitize 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多明戈(Carlos Domingo)直言:「鏈上資產解決了傳統市場的低效問題,爲機構和散戶提供了 24/7 的訪問便利。」試想,未來的投資者或許能在凌晨兩點通過手機完成基金贖回,而無需等待銀行開門。這,正是區塊鏈對傳統金融的顛覆性承諾。
貝萊德的 Web3 徵途:從 BUIDL 到 DLT Shares
貝萊德並非區塊鏈領域的新手。早在 2023 年,其推出的 BUIDL 基金(BlackRock USD Institutional Digital Liquidity Fund)已在以太坊(Ethereum)上成功試水,專注於代幣化的美國國債資產。截至 2025 年 3 月,BUIDL 的資產規模已達 17 億美元,並計劃在 4 月初突破 20 億美元。更引人注目的是,該基金已擴展至七個區塊鏈,包括 Solana、Polygon、Aptos、Arbitrum、Optimism 和 Avalanche,展現了貝萊德的多鏈戰略野心。
如今,DLT Shares 將這一願景推向新的高度。1500 億美元的貨幣市場基金若成功上鏈,將成爲傳統金融與 Web3 融合的裏程碑。據彭博 ETF 分析師 Henry Jim 透露,DLT Shares 通過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分銷,可能爲未來的數字貨幣或鏈上衍生品鋪路。這不僅是一次技術升級,更是一場重新定義資產交易、持有和流動方式的實驗。正如 X 平台上的熱議所言:「貝萊德不是在試水區塊鏈,而是在重塑遊戲規則!」
貝萊德(BlackRock)提交的「DLT Shares」(分布式帳本技術股票)申請,旨在將其 1500 億美元規模的貨幣市場基金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轉型,利用分布式帳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記錄所有權。這不僅標志着傳統金融(TradFi)與區塊鏈技術的深度融合,更揭示了貝萊德在全球金融數字化浪潮中的戰略布局。
1. DLT Shares 是什麼?
DLT Shares 是貝萊德爲其貨幣市場基金設計的一種新型數字股票類別,依托區塊鏈技術記錄持有人信息和所有權。其核心特點包括:
簡而言之,DLT Shares 是將傳統貨幣市場基金的份額「上鏈」,通過區塊鏈技術提升效率、透明度和可訪問性,同時保留傳統金融的合規框架。
2. DLT Shares 的意義
DLT Shares 的推出不僅是貝萊德的一次技術革新,更對傳統金融和 Web3 生態具有深遠意義:
3. 貝萊德的戰略企圖
貝萊德推出 DLT Shares 的背後,隱藏着多層次的戰略意圖:
Solana 與 Ethereum:傳統金融的鏈上競技場
貝萊德的多鏈策略,讓 Solana 和 Ethereum 成爲這場革命的焦點。兩者的競爭,既是技術之爭,也是 Web3 未來格局的縮影。
Solana:速度與成本的王者
Solana 以其驚人的性能嶄露頭角。憑藉每秒 4000+ 筆的交易處理能力(TPS)和低至幾分錢的交易費用,Solana 成爲機構眼中的「香餑餑」。2025 年 3 月,BUIDL 基金擴展至 Solana,引發 SOL 價格的顯著漲。根據 CoinDesk 報道,Solana 基金會主席 Lily Liu 表示:「Solana 的速度、低成本和活躍的開發者社區,使其成爲代幣化資產的理想平台。」更令人振奮的是,Solana 的 DeFi 生態在 2025 年初已超越以太坊的交易量,顯示其在鏈上金融領域的潛力。
X 平台上的社區情緒高漲,許多用戶認爲 Solana 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將吸引更多傳統金融機構。有帖子大膽預測:「如果貝萊德推出 Solana ETF,SOL 的價格將直衝雲霄!」事實上,2025 年 4 月,貝萊德內部人士暗示可能推出 Solana 和 XRP 的 ETF,進一步點燃了市場期待。
Ethereum:安全與生態的霸主
盡管 Solana 來勢洶洶,Ethereum 依然穩坐代幣化資產的王座。根據 RWA.xyz 數據,2025 年 3 月,代幣化美國國債市場規模達 50 億美元,其中 72%(36 億美元)運行在以太坊上。BUIDL 基金 93% 的資產仍托管在以太坊,凸顯其在安全性和流動性上的無可替代性。此外,以太坊的 Layer 解決方案(如 Arbitrum 和 Optimism)顯著提升了其擴展性,使其在高價值資產代幣化中保持領先。
然而,以太坊並非沒有隱憂。X 平台上,一些用戶警告以太坊的驗證者集中度可能引發中心化風險,這在機構高度關注合規的背景下尤爲敏感。盡管如此,以太坊的成熟生態和龐大的開發者社區仍是其核心優勢。Fortune Crypto 指出:「以太坊的穩健性和開發者支持,讓其在高價值資產代幣化中依然是首選。」
競爭的未來
Solana 和 Ethereum 的較量,恰如一場速度與穩健的博弈。Solana 的低成本和高吞吐量使其在機構交易中更具吸引力,而以太坊的生態深度和 Layer 擴展則鞏固了其領導地位。貝萊德的 DLT Shares 若部署在兩鏈之一或同時支持,勢必進一步推高 SOL 和 ETH 的需求。更有趣的是,這場競爭可能催生公鏈間的互操作性需求,例如跨鏈橋或統一標準的開發,爲 Web3 生態注入新的活力。
RWA 代幣化的浪潮:Web3 的黃金時代
貝萊德的 DLT Shares 不僅是自身轉型的標志,也是 RWA 代幣化浪潮的催化劑。根據 RWA.xyz 數據,代幣化美國國債市場在過去一年增長近 6 倍,從 8 億美元飆升至 50 億美元,整個 RWA 市場(包括房地產、債券等)已接近 200 億美元。貝萊德的 BUIDL 基金以 41.1% 的市場份額領跑,緊隨其後的是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的 OnChain U.S. Government Money Fund(資產超 6.71 億美元)和 Fidelity Investments 的以太坊代幣化基金(計劃於 2025 年 5 月生效)。
這場浪潮遠不止國債。貝萊德的成功可能激勵更多傳統資產上鏈,例如股票、房地產甚至藝術品。想象一下,未來的投資者或許能通過區塊鏈購買曼哈頓的一棟公寓,或者持有畢加索畫作的代幣化份額。DeFi 協議如 Aave 和 Curve 已開始探索與代幣化資產的集成,而穩定幣(如 USDC)可能成爲鏈上支付的橋梁。X 平台上的討論火熱,有人感嘆:「RWA 是 Web3 的殺手級應用!」但也有人擔憂:「傳統金融機構的湧入,會不會讓 Web3 失去去中心化的靈魂?」
2025 年的機遇與挑戰
展望 2025 年,貝萊德的鏈上革命爲 Web3 開啓了無限可能。RWA 市場的快速增長將吸引更多機構入場,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大通(JP Morgan)已在探索代幣化債券和信貸產品。政策層面,特朗普於 2025 年 3 月宣布的「戰略加密儲備」計劃(涵蓋比特幣、以太坊和 Solana)爲區塊鏈應用提供了更友好的環境,可能進一步推動 RWA 代幣化。
然而,挑戰同樣不容忽視:
結尾:鏈上未來的曙光
貝萊德的 1500 億美元鏈上計劃,不僅僅是一次技術試驗,更是一場金融範式的變革。它將傳統金融的龐大規模與區塊鏈的創新潛力結合,爲 Web3 開啓了一個全新的篇章。Solana 的速度與 Ethereum 的穩健將在這場革命中熠熠生輝,而 RWA 代幣化的浪潮將重塑我們對資產的認知。從華爾街到區塊鏈,貝萊德正引領一場跨越兩個世界的旅程。
2025 年,鏈上的未來正在加速到來。你,準備好上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