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爆倉數據怎麼用?老韭菜的血淚實戰手冊


兄弟們,玩合約的,誰沒被爆過幾次倉?那感覺,酸爽!但你知道嗎?全網爆倉數據這玩意兒,用好了真能救命,甚至幫你撿帶血的籌碼。今天不整虛的,純乾貨分享我是怎麼用這數據的,全是真金白銀換來的教訓。

一、爆倉數據不是馬後砲,是市場情緒的體溫計
1. 找反轉信號,就盯它!
行情嘎嘎漲的時候,如果突然看到空單爆倉量猛增(一堆人被迫平空單,等於變相買入),別急着追!這往往是多頭最後的狂歡,賣壓快耗盡了,回調可能就在眼前。反過來,暴跌時要是多單爆得噼裏啪啦(爆倉等於被動賣出),哎喲,短期底部可能快到了。我見過太多次,BTC一小時爆掉上億美金的多單,沒多久就反彈了,真·帶血的籌碼。

2. 預測關鍵價位,看“清算熱圖”
這玩意兒神了!它告訴你哪個價位堆了一堆等着被強平的“炸彈”。比如,ETH 價格往 $3000 砸,熱圖顯示 $2950 附近密密麻麻全是多單強平點。這時候小心了,價格砸到這附近,很容易引發連鎖爆倉(踩踏),可能瞬間擊穿。但!如果砸穿後速度飛快,量能跟不上,往往就是短期抄底機會(莊家就愛這麼玩,先爆你倉再拉盤)。

3. 衡量市場有多瘋/多慫
全網一天爆掉十幾億、幾十億美金?別懷疑,絕對是極端行情,要麼恐慌到極點,要麼貪婪到癲狂。這時候別頭鐵,悠着點。看看爆倉比例:如果爆掉的單子裏,70%以上是空單,說明市場太TM樂觀了,都在喊“牛回”,這時候反而要警惕回調風險。反過來,爆的多單佔大頭,那恐慌情緒可能有點過頭了。
二、實戰怎麼用?手把手教你
1. 趨勢裏找延續/衰竭
行情在漲,如果空單爆倉量一直比多單高,說明空頭還在抵抗,被不斷打爆,那趨勢可能還能持續一陣子。但如果漲着漲着,多單爆倉量突然暴增?小心了兄弟,說明多頭自己也扛不住了,趨勢可能要歇菜。
2. 抓反轉,撿便宜貨(高風險高收益)
我的常用套路:盯着實時爆倉圖(比如AICoin上就有)+ 看清算熱圖 + 結合點指標(比如RSI超賣超買)。舉個例子:SOL一路陰跌,眼看要砸到熱圖上顯示的多單爆倉密集區(比如$120),同時RSI跌到30以下了。這時候我會打起精神,分批掛點低位多單(記住是分批!),賭它爆完那一波恐慌盤後反彈。關鍵點:一定要等那波集中的爆倉發生後再考慮動手,別提前去接飛刀!
3. 保命要緊!風控這麼搞
設止損?千萬別傻乎乎把止損設在那些整數關口(比如大餅的$60k, $50k)或者熱圖上爆倉單扎堆的地方!莊家就愛盯着這些地方打,專門“獵殺止損”。把你的止損藏遠點,或者用移動止損。開多大槓杆? 看爆倉量!如果某個幣種(比如山寨季的某個熱點幣)的爆倉量突然飆升到平時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說明波動劇烈到變態。這時候,要麼別玩,要麼把槓杆狠狠降下來!別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4. 玩量化的兄弟
CoinGlass這類平台有API可以搞歷史爆倉數據。可以搞點指標,比如:
爆倉量比 = 當前爆倉量 / 過去30天平均爆倉量當這個比值飆到2.5甚至3以上,說明市場情緒極端化,往往是個不錯的均值回歸交易信號(賭它情緒會冷靜下來)。
四、老韭菜的肺腑之言(血的教訓)
1. 數據是滯後的!爆倉數據告訴你的是“已經發生了什麼”,不是“將要發生什麼”。一定要結合實時的價格、盤口訂單薄深度來看!別看到爆倉就無腦衝。
2. 小心假突破!莊家壞得很,經常故意把價格打到爆倉密集區,觸發一堆止損和爆倉(制造恐慌或貪婪),然後立馬反向走。怎麼看真假?看成交量!真突破通常放量,假突破往往縮量或者量能很虛。看到價格快速打穿爆倉區又快速拉回/砸回?八成是假動作。
3. 別單吊爆倉數據! 它是重要拼圖,但不是全部。必須結合看:
資金費率:如果爆倉很多,資金費率還是負的(空頭在付錢持倉),那反轉概率更高(空頭也快扛不住了)。
持倉量:爆倉後持倉量是快速下降(恐慌出逃)還是穩住甚至回升(有資金承接)?意義完全不同。
現貨成交量:爆倉引發的波動,有沒有現貨市場的真實買賣盤跟進?光合約自己玩,容易是“假行情”。
總結:爆倉數據,說白了就是“市場血流成河”的記錄儀。恐慌到極致的大爆倉後,往往藏着黃金坑;而貪婪到瘋狂、空頭被屠殺時,風險就在敲門了。新手建議從 CoinAnk 的預警開始感受市場脈搏;短線玩家多用 AICoin 的爆倉圖找反轉點;搞策略的兄弟,CoinGlass 的 API 是寶庫。
BTC-0.56%
ETH0.63%
查看原文
幣圈知識的分享有用嗎?
太有用了,膜拜
2
2
那裏來的沙吊
0
0
2人參與投票已結束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