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Web3创新破局:三大思路重塑去中心化社交网络
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的新思路
在2017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曾断言去中心化社交网络难以成功。他们提出了三个主要挑战:用户获取和留存、个人信息处理、以及广告模式。当时认为这些问题几乎无法克服。
然而,时至今日,这些"不可能"的任务似乎变得可行。我们正处于社交媒体概念转型的前夜。本文将探讨去中心化社交(DeSo)领域的创新思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社交图谱与冷启动挑战
社交媒体平台最初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没有用户基础的情况下吸引用户。传统做法是通过大规模营销和推广来实现快速增长,如Threads在短短5天内吸引了1亿用户。
但这种方式往往难以持续。用户流失后,平台积累的社交图谱和个人资料也随之消失。新兴平台需要重复艰难的营销过程来重建用户网络。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Web2社交网络中,社交图谱(用户关系)与应用本身紧密绑定。两者相互依存:应用的新颖性推动社交图谱发展,社交图谱反过来成为应用的护城河。用户不愿离开主流平台,就是因为"朋友都在上面"。
那么,如果我们将社交图谱与应用分离会怎样?即使某个应用消失,我们仍可利用在其上建立的社交关系轻松启动新应用。这正是Web3应对冷启动问题的思路。
公链作为开放社交图谱
从某种角度看,以太坊等公共区块链本身就是一种社交图谱。通过查看某个地址,可以了解其资产持有、交易对象、所属社群等"链上社交档案"。
一些项目正在探索这一思路。如Debank将链上数据转化为可读的"个人资料",并添加消息功能,构建类似聊天应用的社交网络。0xPPL则尝试利用链上用户资料打造类Twitter的社交平台。通过使用先进的语言模型,可以将原始交易数据转化为普通用户易于理解的形式。
构建原生社交图谱协议
仅依赖公链数据存在局限性,因为这些数据主要面向金融应用,未必适合社交网络。因此,一种思路是在公链之上构建专门的社交图谱协议。
Lens Protocol将社交互动抽象为"发布"、"评论"、"镜像"等链上行为。Farcaster也有类似抽象,如"cast"、"reactions"和"amp"。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技术实现:Lens将所有内容放在Polygon链上,而Farcaster将ID注册表放在以太坊主网,社交图则以Delta图形式运行在L2上。
Cyberconnect则更关注链接聚合(包括链上和链下来源),并专注于活动和粉丝社群等初始应用场景。
这些协议并不直接构建顶层应用,而是提供开放的社交图谱层(本质是SDK)。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即使某个成功应用消失,产生的社交图谱仍可被其他开发者使用,只需一次成功就能启动整个生态系统。
重新设计去中心化社交媒体
第三种策略是从零开始构建去中心化解决方案。其前提是社交媒体应用是数字体验的基石,需要专门的区块链或去中心化基础设施,而非在金融导向的系统之上构建。简言之,这是社交媒体的"应用链"思路。
DeSo正在构建一个专注于社交应用的L1区块链。与主流公链关注"每秒交易数"不同,DeSo致力于优化"每秒帖子数",以及社交应用的通信和存储需求。在此基础上,DeSo计划构建涵盖长短内容、论坛等多种形式的社交应用。
其他去中心化社交平台如Bluesky和Mastodon,虽非严格基于区块链,但也采用了类似的重新设计思路。Mastodon使用类似电子邮件的系统,用户可在不同服务提供商间选择。Bluesky则基于开源AT协议开发,本质是一个针对Twitter风格平台优化的开放社交图谱API。
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拒绝了现有公链设计(以EVM为代表)适用于社交网络的观点。这种方法虽然提供了更精细的设计和用户体验控制,但也切断了与DeFi、NFT社区等Web3生态系统其他成熟要素的潜在联系。
此外,这些解决方案的去中心化程度,以及是否能真正将社交图谱与应用分离并吸引多样化的开发团队,仍有待观察。这将是Web3社交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