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Web3积分进化论:从激励到身份认同的用户留存之路
从积分到身份:Web3生态中用户留存策略的演变
近年来,Web3领域的用户获取和留存策略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从最初简单的交易返佣,到如今复杂的生态治理机制,积分和Alpha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积分机制的演进
早期交易所的积分系统主要是简单的返佣模式,用户可以直接看到每笔交易带来的经济收益。这种机制虽然直观有效,但难以培养长期用户和社区粘性。
2017年后,随着某些交易平台推出项目首发平台,积分开始与"机会"挂钩。用户通过质押或持仓获取积分,用于换取参与优质项目首发的资格。这标志着积分从单纯的奖励转变为筛选用户的工具。
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则以更激进的方式重塑了积分的意义。某知名DEX在2020年的代币空投中,将积分与治理权直接挂钩,使用户成为协议治理的参与者。这次转变明确了积分的战略内涵:从单纯的交易驱动,转为生态治理与社区参与的核心抓手。
2021年之后,一些新兴DEX将积分嵌入到项目启动和生态构建的核心流程中。积分不再是平台的"附属品",而是Web3生态中项目启动、社区治理、资源分配的基础工具。
Alpha机制的演化
与积分相比,Alpha以一种更模糊但强烈的预期驱动用户参与。它不总是与积分机制绑定,但往往能制造最强烈的参与欲望,成为平台增长中最核心的"非制度力量"。
Alpha的魅力在于其不确定性。正因为用户不知道Alpha空投的具体细节,他们才更容易在"也许有"的预期下主动参与、保持活跃。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学博弈:模糊的希望,比明确的规则更具吸引力。
目前主流的Alpha模型可分为三类:
然而,Alpha的模糊性也容易引发短期套利、无效刷量等问题。当Alpha变得过于容易获得时,它就失去了筛选价值,反而可能污染生态。
积分与Alpha的协同演化
为了更精细地控制用户行为,平台开始尝试"积分+Alpha"的组合机制:
这种双轨机制的目标是:用积分规范行为路径,用Alpha维持长期参与热情。用户不再只为"换奖励"而行动,而是为了"留下痕迹"、被系统认可而参与。他们在平台上构建"积分身份",同时期待未来某次Alpha的兑现。
CEX与DEX机制的融合
随着积分与Alpha机制的成熟,中心化交易所(CEX)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边界也在逐渐模糊。
CEX开始引入链上行为快照、钱包绑定等概念,通过链上交互痕迹构建用户等级。同时也逐步加入轻治理模块,如用户投票上币等机制,借鉴DEX的治理参与结构。
DEX则引入了积分系统、任务结构、阶段性空投等运营模块,在精细化运营方面不断进化。一些新兴DEX开始构建"用户行为+治理激励"的可编排积分路径。
用户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他们不再简单地"选平台",而是"选机制":关注积分规则是否合理,Alpha奖励是否真实,以及是否能构建可识别的身份轨迹。平台竞争的核心从"用户数量"转向了"机制设计能力"。
未来趋势
未来的积分系统可能会更加复杂,不再局限于单一平台内的行为,而是考虑用户在整个Web3生态中的参与度:
积分将不只是"行为的证据",而是成为生态对用户价值的综合评估方式。我们可能会看到跨平台、跨生态的积分互认机制逐渐形成。
同时,由于监管的不确定性,平台在设计积分和Alpha机制时可能会更加谨慎,避免直接承诺具体回报。真正有效的机制将不再是简单地"刺激刷交互",而是设计出一种让用户愿意长期参与、共同构建生态的参与结构。
结语
积分和Alpha机制的演变,本质上反映了Web3生态从简单的"激励撸毛"到复杂的"身份构建"的转变过程。用户参与不再只是为了短期收益,而是为了构建一个能被生态认可的身份。平台之间的竞争也从单纯的流量争夺,转向了更深层次的生态秩序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能留住用户的,不是短期的激励,而是能让用户认同并愿意长期参与的生态机制。未来的Web3世界,或许不再是比拼谁给的奖励多,而是谁能真正理解并认可用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