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项目高风险运营模式剖析:监管新趋势与合规陷阱

Web3项目的高风险运营模式分析

在Web3领域,一些项目采取了看似合规但实际存在高风险的运营模式。这些模式试图通过模糊责任边界来降低监管可追溯性,但实际上可能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盲区。本文将分析三种典型的高风险运营结构,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读者识别这些潜在的结构陷阱。

Web3投资指南 | 合规篇(07):Web3项目有哪些常用但"危险"的运营模式?

"服务外包"模式的风险

许多Web3项目倾向于将核心功能如合约开发、前端维护和营销推广外包给第三方,希望借此弱化自身的运营属性。然而,监管机构关注的是实际决策者和受益者,而非表面的合同签署方。

如果监管发现所谓的第三方服务商与项目团队存在利益绑定、指令控制或人员重叠,即便有独立合同,也可能被视为项目方的延伸运营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相关行为都可能被归责于项目主体。

2022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起诉Dragonchain时就指出,尽管该项目设立了多个法人实体并外包部分运营工作,但SEC通过调查发现所有关键决策仍由Dragonchain母公司控制,因此外包结构并未实现责任隔离。

香港证监会在处理某些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的合规调查时也明确表示,如果核心运营和技术决策仍由同一实际控制人掌握,即使业务由"服务商"执行,也不会被认为是独立运营。这种"形式分拆"的安排反而可能被视为有意规避监管义务的负面证据。

"多地注册+分布式节点"模式的隐患

一些Web3项目选择在监管较为宽松的国家注册壳公司,同时宣称全球节点部署,试图营造"无单一控制中心"的去中心化印象。但实际上,大多数此类结构仍呈现高度集中控制,决策权集中于少数核心成员,资金流向由单一实体或个人主导,关键代码更新权限掌握在一个地址之内。

监管机构正在加强对这种"结构分散、控制集中"安排的识别。在面临法律争议或跨境调查时,监管优先追溯"实际控制人所在地"和"关键行为发生地"来确立司法管辖权。分布式节点的技术部署方式无法掩盖运营的实质。

2024年的一个法律案例表明,只要美国用户通过某平台购买加密代币,且交易系统基础设施位于美国,美国法律就具备适用性,即使该平台声称没有美国实体。这说明监管不认同"无国籍"主张,只要用户与工程行为与主体控制相连,就可能受到监管审查。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香港证监会也在强化相关要求,要求披露"实际管理场所"和"主要管理人员实际居住地",并强调海外注册结构无法阻止本地监管权追溯至控制人。

"链上发布"不等于"无人运营"

一些技术团队认为,智能合约一经部署,项目便与其脱钩。他们将代码上链视为"去中心化交付",试图通过技术完成法律责任的切割。然而,监管机构并不接受这种"技术即免责"的论调。

链上只是形式,链下才是行为。谁发起了营销?谁组织了投放?谁实际控制了流通路径?这些因素才是监管判断责任归属的核心。监管不会仅因代码无管理员、合约可被任意调用,就认定项目已去中心化。如果项目方仍在推广代币、设置交易激励、维护官方社群、与意见领袖合作分发或接受早期融资,其运营身份就无法被抹除。

2024年,一起投资者对某平台的集体诉讼中,尽管该平台声称"链上合约公开",但诉状明确指出"营销活动与意见领袖推广是驱动交易的核心"。这表明监管并不只关注代码,而是重点审查谁在链下操盘。

2025年2月,SEC重申:即使是"娱乐型"代币,也不能被标签"豁免";只要存在财富增值期待或营销干预,仍要根据相关测试进行判断。全球监管趋于共识,强化"行为导向"判断逻辑,将链下的推广与分发路径列为重点审查项。

结语

近年来,监管逻辑日益清晰,不再只看项目搭建了什么架构,而是关注其如何操盘、谁在获益。Web3项目真正需要的不是结构的复杂堆叠,而是责任与控制边界的清晰设定。与其试图通过"结构游戏"掩盖风险,不如一开始就建立具备韧性与可解释性的合规架构。

DRGN1.64%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3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币圈疯批女友vip
· 15小时前
虚空抱团取暖罢了
回复0
RektButSmilingvip
· 15小时前
躲来躲去不如正面肛监管
回复0
独孤验证者vip
· 15小时前
早看出来了 都是些监管擦边球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