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员涉虚币结算赌场案:如何争取缓刑?在刑事案件中,许多当事人和家属认为律师的工作就是"据理力争、能言善辩"。但实际上,在定性明确、量刑空间有限的案件中,有效的辩护工作往往不是一味与司法机关对抗,而是考验律师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在当前认罪认罚制度下,检察院的量刑建议对案件最终结果起着关键作用。律师能否理解办案人员的关切,在求同存异基础上进行专业沟通,往往决定了案件走向。换言之,律师的专业不仅体现在法律知识掌握,更体现在能否赢得办案人员信任。当律师意见被认可时,往往意味着为当事人争取从宽处理打开了空间。本文将结合一起涉及虚拟币结算、被控开设赌场罪的案件,探讨如何通过具体策略推进,达到有效辩护的理想结果。## 案情概要 数月前,笔者接手了一起开设赌场案:当事人是一名程序员,被指控为多个境外赌博网站提供虚拟货币支付结算服务,涉嫌构成开设赌场罪。根据公安机关指控,该程序员在过去两年间,帮助多个赌博平台完成了总计超过4亿个USDT的赌资结算,折合人民币约27亿元;其个人非法获利90余万个USDT,约600余万元人民币。依据刑法规定,这种情况通常应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面对定性明确、数据清晰、金额巨大的案件,辩护空间在哪里?## 案件难点经过初步梳理,本案有两个核心难点:1. "死无对证"的证据困局。当事人称还有两名合伙人,但一人已去世,另一人失联。案卷中公安机关将所有涉案行为均指向当事人一人。如何确定当事人在团伙中的地位作用?2. 链上交易数据的客观性。27亿赌资总额、600多万元获利金额,即便存在统计疏漏,能扣减多少?## 辩护策略面对这种情况,采取对抗式的"死磕"辩护往往无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本案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现有证据结构内,推动办案机关作出对当事人更有利的判断?具体策略包括:1. 精准识别办案人可能的顾虑,找到他们"最不能接受的风险"。2. 从这些风险出发,推动案件处理方式的调整。3. 不回避案件严重程度,也不盲目挑战定性,而是站在"让案件顺利走完程序、又能把惩罚拉到合理区间"的角度,做策略设计。4. 充分换位思考,从办案人员立场提出辩护观点。## 沟通过程与检察官初次见面时,对方表示"案件没什么争议,尽早认罪认罚"。但通过有效沟通,检察官态度逐步转变:1. 指出如果不退侦直接起诉,法官可能要求补充证据。2. 分析案件在实体和程序上的瑕疵,如虚拟货币处置流程、金额计算方法等。3. 说明如将当事人定为主犯可能产生的"后遗症"。经过多轮沟通,量刑建议从"至少七八年"逐步调整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最终结果最终,法院采纳了检察院的量刑建议,判决结果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这一结果既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也给了当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一个家庭陷入更深的困境。## 结语刑辩律师的工作,很多时候是在夹缝中寻找希望。即便在看似"没有任何空间"的案件中,只要没有最终判决,就一定存在沟通和调整的空间。关键在于找到突破点,在现有证据结构内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程序员涉虚币赌场案获缓刑 律师专业沟通显成效
程序员涉虚币结算赌场案:如何争取缓刑?
在刑事案件中,许多当事人和家属认为律师的工作就是"据理力争、能言善辩"。但实际上,在定性明确、量刑空间有限的案件中,有效的辩护工作往往不是一味与司法机关对抗,而是考验律师的沟通能力。
特别是在当前认罪认罚制度下,检察院的量刑建议对案件最终结果起着关键作用。律师能否理解办案人员的关切,在求同存异基础上进行专业沟通,往往决定了案件走向。
换言之,律师的专业不仅体现在法律知识掌握,更体现在能否赢得办案人员信任。当律师意见被认可时,往往意味着为当事人争取从宽处理打开了空间。
本文将结合一起涉及虚拟币结算、被控开设赌场罪的案件,探讨如何通过具体策略推进,达到有效辩护的理想结果。
案情概要
数月前,笔者接手了一起开设赌场案:当事人是一名程序员,被指控为多个境外赌博网站提供虚拟货币支付结算服务,涉嫌构成开设赌场罪。
根据公安机关指控,该程序员在过去两年间,帮助多个赌博平台完成了总计超过4亿个USDT的赌资结算,折合人民币约27亿元;其个人非法获利90余万个USDT,约600余万元人民币。
依据刑法规定,这种情况通常应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面对定性明确、数据清晰、金额巨大的案件,辩护空间在哪里?
案件难点
经过初步梳理,本案有两个核心难点:
"死无对证"的证据困局。当事人称还有两名合伙人,但一人已去世,另一人失联。案卷中公安机关将所有涉案行为均指向当事人一人。如何确定当事人在团伙中的地位作用?
链上交易数据的客观性。27亿赌资总额、600多万元获利金额,即便存在统计疏漏,能扣减多少?
辩护策略
面对这种情况,采取对抗式的"死磕"辩护往往无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本案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现有证据结构内,推动办案机关作出对当事人更有利的判断?
具体策略包括:
精准识别办案人可能的顾虑,找到他们"最不能接受的风险"。
从这些风险出发,推动案件处理方式的调整。
不回避案件严重程度,也不盲目挑战定性,而是站在"让案件顺利走完程序、又能把惩罚拉到合理区间"的角度,做策略设计。
充分换位思考,从办案人员立场提出辩护观点。
沟通过程
与检察官初次见面时,对方表示"案件没什么争议,尽早认罪认罚"。但通过有效沟通,检察官态度逐步转变:
指出如果不退侦直接起诉,法官可能要求补充证据。
分析案件在实体和程序上的瑕疵,如虚拟货币处置流程、金额计算方法等。
说明如将当事人定为主犯可能产生的"后遗症"。
经过多轮沟通,量刑建议从"至少七八年"逐步调整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最终结果
最终,法院采纳了检察院的量刑建议,判决结果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这一结果既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也给了当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一个家庭陷入更深的困境。
结语
刑辩律师的工作,很多时候是在夹缝中寻找希望。即便在看似"没有任何空间"的案件中,只要没有最终判决,就一定存在沟通和调整的空间。关键在于找到突破点,在现有证据结构内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