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先知示警:美股可能已入熊市!「关税 2.0」恐再酿1987年闪电崩盘

robot
摘要生成中

美股近期剧烈震荡,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知名投资专家 Ed Yardeni 罕见转为保守,示警美股可能已悄然步入熊市,政策与市场信心将决定后续走势,投资人需关注风险与逢低布局机会。 (前情提要: Arthur Hayes:比特币7.5万美元是关键支撑、WhaleWire:机构叙事崩溃 BTC 熊市已到来) (背景补充: 巴菲特股东信暗藏玄机:满手现金等美股崩盘?熊市恐重演网路泡沫惨况) 美股近期剧烈震荡,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华尔街长期看好美股的知名分析师亚德尼(Edard Yardeni)罕见转为谨慎,认为美股可能已悄然步入熊市。他指出,川普「关税 2.0」恐引爆 1962 年或 1987 年的闪电崩盘,并将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上调至 35%。虽然短期市场动荡加剧,但他仍认为长线牛市未死,关键在于政策变化与企业获利支撑力道。 美股跌势难止,熊市已经开启? 上周美股剧烈震荡后,本周市场再度迎来「黑色星期一」,道琼工业指数重挫 890 点,那斯达克与费城半导体指数更双双大跌超过 4%,标普 500 指数也下滑 2.5%。其中,科技股卖压最重,创下 2022 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这波市场回档,让有「华尔街先知」之称的 Yardeni Research 总裁 Ed Yardeni 罕见转为保守。他表示: 我们不能排除熊市可能已在 2 月 20 日,也就是标普 500 指数创历史新高的第二天,悄然开启。 Yardeni 进一步警告,川普的「关税 2.0」计划,可能会重演 1962 年与 1987 年的闪电崩盘(Flash Crash),届时市场将出现短时间内剧烈下杀,但随后可能迅速反弹。他认为,这波急跌可能会提供投资人逢低布局的机会,特别是一些原本估值过高、近期已大幅回档的股票。 联准会袖手旁观,市场多头压力大增 影响市场的不只是川普的关税政策,联准会(Fed)的态度更让投资人不安。Yardeni 指出: 市场原本期待联准会最快 6 月降息,但主席鲍尔近期的发言显示,央行仍不急于宽松货币政策。 「在没有联准会与川普政府救市的情况下,市场多头现在只能靠企业获利与经济基本面支撑。」Yardeni 直言,当前市场的动荡,并非单纯技术性回档,而是政策变数与投资人信心动摇共同造成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他已将美国经济衰退及股市进入熊市的机率,从 20% 调高至 35%,同时将 2025 年牛市持续的可能性,从 80% 下修至 65%。 科技股成重灾区,市场恐慌指数飙升 这波修正中,科技股首当其冲,主要科技龙头跌势惊人: 科技七雄全面重挫,特斯拉暴跌 15.4%,创五年来最惨单日跌幅;辉达(NVIDIA)大跌 5.07%,成为道琼工业指数最大拖累;苹果(Apple)重挫 4.85%,创两年半来最大跌幅。 费城半导体指数(SOX)重挫 4.85%,30 档成分股全数收黑,超微半导体(AMD)暴跌 10.57%,台积电 ADR 则相对抗跌,下跌 3.64%。 俗称「恐慌指数」的 VIX 指数飙升至 29.56,单日上涨 26.5%,市场避险需求明显上升。 不过,市场内部并非全然悲观。根据《MarketWatch》专栏作家 Michael Brush 的观察,许多企业内部人士已开始逢低买进 能源、科技、银行、工业与生技类股,部分资金已经开始进场布局。 2025 牛市是否延续?政策才是最大变数 尽管短线市场动荡不安,Yardeni 仍认为美股长期结构尚未被破坏,2025 年牛市仍有机会延续,但前提是贸易战不要进一步升级。 他估计,2025 年牛市延续的机率为 65%,长期来看,由于科技驱动的生产力提升,美股仍有 55% 机率延续至 2030 年代。不过,若川普的关税战进一步扩大,美股恐怕会迎来更深层次的修正。 「这次的市场修正,让我们更清楚看到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Yardeni 认为,投资人应该密切关注联准会的政策动向,以及川普的贸易政策是否会出现缓解迹象。 相关报导 巴菲特股东信暗藏玄机:满手现金等美股崩盘?熊市恐重演网路泡沫惨况 Arthur Hayes:比特币7.5万美元是关键支撑、WhaleWire:机构叙事崩溃 BTC 熊市已到来… 山寨币近2周市值蒸发2340亿美元「创史上最惨」Glassnode:已陷熊市〈华尔街先知示警:美股可能已入熊市!「关税 2.0」恐再酿1987年闪电崩盘〉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动区BlockTempo《动区动趋-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新闻媒体》。

查看原文
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非招揽或要约,也不提供投资、税务或法律咨询。详见声明了解更多风险披露。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