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喜歡一個好的Meme,而很少有像“stonks”這樣產生持久影響的。最初是對金融市場的諷刺看法,stonks meme 迅速演變成文化現象,不僅影響股票交易者,還影響加密貨幣社區。從Meme幣到瘋狂的市場猜測,stonks 已經成為既有著非理性狂喜又受互聯網驅動的金融運動的象徵。
“Stonks”一詞源自2017年Facebook頁面“Special Meme Fresh”發佈的一個網絡梗。該圖片展示了一個手繪得很糟糕的商人,身後是一個上升的股票走勢圖,上面覆蓋著STONKS一詞。這個拼錯的單詞是一個有意的笑話,嘲笑人們如何誤解金融市場,但仍然試圖從中“獲利”。
在加密貨幣領域,股票(stonks)承載著更深層的意義,代表著數字資產的混亂、常常不合邏輯的波動。無論是一個隨機代幣在一夜間激增,還是零售交易者將一個玩笑幣推至新高,股票都捕捉到了市場炒作、FOMO甚至純粹的賭博的本質。
https://www.gate.io/zh/pilot/solana/stonks-stonks
加密貨幣行業早早就接受了股市模因,因為數字資產的運動經常違背傳統的金融邏輯。以下是股市如何影響這一領域:
1 MEME幣和“股市狂熱心態”
像加密貨幣一樣 Dogecoin(DOGE), Shiba Inu(SHIB)和Pepecoin(PEPE)之所以價值上漲,並不是因為技術,而是由於社區驅動的炒作。這些幣經常在沒有基本原因的情況下漲勢,只是純粹的股市能量。
2.加密貨幣Pump-and-Dumps
“股市”完美地描述了加密貨幣中的瘋狂價格波動,特別是在投機交易狂熱期間。社交媒體炒作、意見領袖背書和突然的零售投資往往會導致拋物線式的漲幅,隨後是戲劇性的暴跌。
2021年GameStop(GME)的空頭擠壓由Reddit上的WallStreetBets(WSB)領導,是stonks行動中最著名的現實世界例子之一。該事件模糊了傳統金融和加密貨幣文化之間的界限,因為零售投資者使用互聯網迷因和集體行動將股價推高至非理性水平。
4.NFTs和Stonks效應
在NFT繁榮期間,諸如Bored Ape Yacht Club(BAYC)和CryptoPunks等項目的價值飆升,往往缺乏內在的理由。“stonks”模因捕捉到許多NFT購買背後的YOLO(You Only Live Once)心態。
在加密貨幣領域,“基於”投資(根據社區情緒而非基本面做出決策)變得越來越受歡迎。許多交易者坦言購買資產僅僅是因為他們期待其他人也會這樣做——這是“stpnks”行為的又一個完美例子。
加密貨幣建立在去中心化、互聯網文化和投機之上,使得“股票”成為了該領域理想的梗。 “股票上漲”的心態推動了從幣的梗幣集會到比特幣週期性牛市的一切。但雖然這很有趣,也伴隨著風險。
炒股驅動投資的風險
• FOMO和炒作週期-僅僅因為某物正在暴漲而購買可能導致巨大虧損。
• 基本面缺失-許多炒股驅動的加密貨幣項目缺乏長期價值。
• 市場操縱-一些項目利用“炒股效應”製造人為需求。
儘管存在這些風險,但股票模因仍然是互聯網驅動金融的強大象徵,在加密貨幣世界中,有時邏輯讓位於純粹的投機行為。
從MEME幣到NFT和DeFi,股票思維深深植根於加密貨幣行業。雖然這可能會帶來令人難以置信的利潤,但它也提醒我們市場並不總是合乎邏輯的。無論你是為了梗,金錢,還是兩者兼而有之,有一點是肯定的——股票永遠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