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不仅仅是拉新工具,更是用户行为价值的衡量尺

中级4/18/2025, 2:56:53 AM
本文讨论了代币在加密领域中作为用户行为评估工具的作用,并分析了空投挖矿、代币激励设计,以及如何通过游戏化和金融化用户行为来促进有效的用户获取和留存。

大部分创始人把客户获取成本(CAC)看作会计指标。在加密领域,尤其是需要频繁用户互动的应用或协议中,它更像是结构化金融。代币不仅仅是激励措施,它们还是评估工具。它们把选择性嵌入到用户行为中,把增长支出从一种沉没成本转变为对未来参与的潜在收益。当你发行代币时,你不是在“奖励”用户,而是在创建一种行为衍生品。传统的CAC是资金流出,而代币CAC则是具有潜在高回报、自主定价和反射性增长的风险敞口。这不仅仅是营销,而是用户层面的资本形成。正确理解这一点对于提升用户获取、留存和品牌认知度非常重要。像@nikitabier 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加密领域是因为这里是少有的能在增长和分发工程上进行创新的领域之一。

空投挖矿:未成熟的收益曲线

空投挖矿常被误解。没错,它有剥削性,也常常被操控。但在表面的利益驱动下有更深刻的事实:用户在表达对代币未来价值的期待,并据此评估他们的时间。这不是简单的行为换奖励,而是行为作为一种选择的实现。早期的空投创造了初级行为市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是因为期望通过挖矿获得未来奖励而进入DeFi。投机者通过假装信念抢先利用协议的慷慨,而协议对此持容忍态度,因为即使是混乱的活动也能创造流动性、分配和故事框架。这种关注度最终有助于价格发现。挖矿不是漏洞,而是第一个为关注度期货定价的市场。最终,加密是一个交易和金融化关注度的场所。

CAC作为结构化风险敞口

在传统增长模型中,CAC是固定不变的。在加密领域,它是通过代币发行、归属、衰减和游戏机制塑造的曲线。你可以把每个用户看作是一个风险敞口的分层:

早期用户 = 高风险,高杠杆。

活跃用户 = 稳定的现金流,波动性较小。

推荐者 = 具有网络效应的分销渠道。

代币让你可以动态地为这些用户层定价,不仅限于美元,还包括随着网络扩大而自我增值的协议原生工具。这不是简单的“支付用户”,而是在未来的市场影响力上撰写看涨期权,并分配给那些推动影响力的人。

激励设计:分形凸性

精心设计的代币系统能创造多层次的收益:

你因早期参与而获益。

如果其他人因你的参与而加入,你会再次获益。

如果系统因此重新定价上升,你会第三次获益。

一些有趣的加密系统利用这些机制来形成自然的聚集点:通过链上活动实现的反身性。就像3;3博弈策略那样。大家都知道收益不是线性的,而是递归的。这种设计创造了分形凸性,每一份努力都能带来协议成功的更高阶收益。

有效的激励设计将这些机制融入系统:

积分系统既是软认股权证又是波动性曲面。

归属计划作为合成锁定机制。

不同的行动成本(从承保角度)吸引不同的用户群体,包括投资者。

你提供的不是确定性,而是潜在的风险敞口。这就是它能够传播的原因。

机制设计:节奏、反馈、自我调节

传统的获客成本(CAC)是固定的,而代币机制可以灵活地调控节奏,比如按时间解锁、分季节释放、限时加倍等。这些设计影响了用户参与的频率和活跃度。

一个优秀的 CAC 系统需要兼顾:

反身性(用户能给自己的行为定价)、

稀缺性(奖励窗口有限)、

叙事性(成长路径可分享)、

波动性(结果有不确定性,但不会一无所获)。

在加密领域,邀请好友不只是简单的拉新,更像是一种“网络共识承保”。用户成为获客的中介,他们的回报不是看拉新数量,而是看能否吸引到同样渴望参与的人。

这样,病毒式传播不再只是一个增长系数,而是形成了完整的金融正反馈链条:

邀请别人 → 获得积分 → 增加声望 → 吸引关注 → 带动价格上涨 → 吸引更多人加入。

这种机制让分发更有动力。通过社交传播获得的奖励,会带来自我驱动的成长速度。

代币让获客变得更有节奏感,所以才有“技术好不好,看价格涨不涨”的说法。如果这种反馈机制能持续下去,区块链本土的网络效应,甚至能超过传统的病毒式增长模式。

超流动性

Blur和Blast:机械化流动性提取

@blur_io精确地执行了客户获取作为工具的策略。

积分不只是忠诚徽章,而是发行期货,基于排行榜和时间加权。每个用户成为微型市场制造者,在衰减的激励曲线下竞争。

排行榜不仅是游戏化,而是链上的价格发现,看看谁能在压力下交易得最激烈。我们可以责怪Blur瓦解了NFT市场,甚至可能是整个NFT金融。分形凸性意味着所有资产、所有集合和所有行动都紧密相关。

但这个系统完全实现了@PacmanBlur的意图:积极地垄断市场。

深度流动性。没有客户获取成本的消耗。完美的信息不对称。这不是营销,而是为流动性和注意力的结构化拍卖。

Blast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点——客户获取不仅是成本,它成为一个元游戏。

早期的Blast时代是许多dApp用户在加密货币中最有趣的时期之一。它深深地依赖于承保用户行为并将这种承保显性金融化。围绕Blast Gold和积分形成了OTC市场。团队通过发货和捕获注意力来竞争流量。元游戏是多方参与的,零和的,设计上是投机性的。

关于Blast团队做得好的和不好的事情已经有很多讨论,但显而易见的是,Blast系统对代币激励设计空间产生了重大影响。规则明确,投机被接受,并围绕用户行为的未来价值创建了新市场,这些行为在周期性和系统性基础上被承保。

Abstract: 用游戏化方式为用户行为“兜底”

带有不确定性的投机游戏,本质上都带有很高的上升空间。在代币上线(TGE)前,大家越了解项目,投机热度反而会慢慢降温。越接近 TGE,大家的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会变小。Blast 的深度用户在今年五月、六月应该都有这种明显的感受。所以聪明的项目现在都在借鉴其他领域的方法。

@AbstractChain"">@AbstractChain的激励机制不像 Blast 那样直接和钱挂钩,但通过吸收一些游戏设计的思路,反而让投机兴趣持续升温。大多数加密玩家都很熟悉游戏里的奖励体系,比如成就、称号、装备等等。

Abstract 这个项目本身定位就是服务大众消费级加密应用的通用 L2,所以它的 Abstract Portal 自然就把链上交互做成了显式的游戏化体验,同时还通过 XP 积分“隐性”承保用户行为。从我的观察看,这种方法更可持续。

虽然大家对未来代币价格的炒作和故事少了,但用户增长速度很快,链上的应用也有了真实活跃的用量。通过徽章、成就等激励,给用户和“薅羊毛党”制造了持续的兴奋感,让项目在激励活动和正式发币之间有了缓冲期——这样团队不用急着发币,也能积累足够多的真实用户,为后续产品市场契合度(PMF)打下基础。

胖协议理论:CAC 成为核心资产

“胖协议”理论认为,底层基础设施会积累大部分价值。这种观点可能还没错,但现在 CAC(用户获取成本)的新模型带来了不同的思路:

应用本身就像资产负债表,这些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更像是虚拟经济体,有自己的货币体系、激励机制和共识市场。比如 Blur、friend.tech、Blast,这些项目都通过独特的 CAC 机制,同时推动了流动性、用户增长和故事叙述。

CAC 不再只是花出去的成本,而是通过代币实现的增长承保模型。代币本质上就像虚拟股权一样,代表着项目的未来价值。

CAC现在是一种金融工具

在加密行业,CAC不再是你要尽量降低的成本,而是你要合理定价的东西。你不再需要花钱吸引用户,而是设计一些机制,让用户能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收益。

这就是为什么最成功的加密项目,往往更像游戏、对冲基金或者文化运动,而不像传统的初创公司。它们本质上是:

用游戏方式吸引注意力

通过金融机制产生自我强化效应

像结构化金融产品一样推动增长

虽然我依然觉得“用户引导”这个说法有点像个梗,而且目前行业里最成功的一些协议本身也很封闭,但我认为我们正迎来转折点。通过游戏化设计,普通用户也能切身感受到协议或产品为他们行为“兜底”带来的好处,也能体会到金融游戏的乐趣。

说“用户引导”是个梗,是因为很多外来者总想做一些非投机性的加密应用。但实际上,在普通用户层面,加密就是投机。我们应该多听听真正的交易者、流动性提供者和实际用户的声音,而不是那些只是想趁新公链融资风口“混饭吃”的人。

用户引导不会靠一堆普通人被拉进链上应用就实现。只有当为用户行为提供金融保障的技术、知识和设计,真正融入到每一个消费类应用,并且这种趋势成为大家在“金融无意义”和不确定时代下的共同选择时,用户引导才会真正发生。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Lauris],著作权归属原作者 [Lauris].,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团队翻译,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代币不仅仅是拉新工具,更是用户行为价值的衡量尺

中级4/18/2025, 2:56:53 AM
本文讨论了代币在加密领域中作为用户行为评估工具的作用,并分析了空投挖矿、代币激励设计,以及如何通过游戏化和金融化用户行为来促进有效的用户获取和留存。

大部分创始人把客户获取成本(CAC)看作会计指标。在加密领域,尤其是需要频繁用户互动的应用或协议中,它更像是结构化金融。代币不仅仅是激励措施,它们还是评估工具。它们把选择性嵌入到用户行为中,把增长支出从一种沉没成本转变为对未来参与的潜在收益。当你发行代币时,你不是在“奖励”用户,而是在创建一种行为衍生品。传统的CAC是资金流出,而代币CAC则是具有潜在高回报、自主定价和反射性增长的风险敞口。这不仅仅是营销,而是用户层面的资本形成。正确理解这一点对于提升用户获取、留存和品牌认知度非常重要。像@nikitabier 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加密领域是因为这里是少有的能在增长和分发工程上进行创新的领域之一。

空投挖矿:未成熟的收益曲线

空投挖矿常被误解。没错,它有剥削性,也常常被操控。但在表面的利益驱动下有更深刻的事实:用户在表达对代币未来价值的期待,并据此评估他们的时间。这不是简单的行为换奖励,而是行为作为一种选择的实现。早期的空投创造了初级行为市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是因为期望通过挖矿获得未来奖励而进入DeFi。投机者通过假装信念抢先利用协议的慷慨,而协议对此持容忍态度,因为即使是混乱的活动也能创造流动性、分配和故事框架。这种关注度最终有助于价格发现。挖矿不是漏洞,而是第一个为关注度期货定价的市场。最终,加密是一个交易和金融化关注度的场所。

CAC作为结构化风险敞口

在传统增长模型中,CAC是固定不变的。在加密领域,它是通过代币发行、归属、衰减和游戏机制塑造的曲线。你可以把每个用户看作是一个风险敞口的分层:

早期用户 = 高风险,高杠杆。

活跃用户 = 稳定的现金流,波动性较小。

推荐者 = 具有网络效应的分销渠道。

代币让你可以动态地为这些用户层定价,不仅限于美元,还包括随着网络扩大而自我增值的协议原生工具。这不是简单的“支付用户”,而是在未来的市场影响力上撰写看涨期权,并分配给那些推动影响力的人。

激励设计:分形凸性

精心设计的代币系统能创造多层次的收益:

你因早期参与而获益。

如果其他人因你的参与而加入,你会再次获益。

如果系统因此重新定价上升,你会第三次获益。

一些有趣的加密系统利用这些机制来形成自然的聚集点:通过链上活动实现的反身性。就像3;3博弈策略那样。大家都知道收益不是线性的,而是递归的。这种设计创造了分形凸性,每一份努力都能带来协议成功的更高阶收益。

有效的激励设计将这些机制融入系统:

积分系统既是软认股权证又是波动性曲面。

归属计划作为合成锁定机制。

不同的行动成本(从承保角度)吸引不同的用户群体,包括投资者。

你提供的不是确定性,而是潜在的风险敞口。这就是它能够传播的原因。

机制设计:节奏、反馈、自我调节

传统的获客成本(CAC)是固定的,而代币机制可以灵活地调控节奏,比如按时间解锁、分季节释放、限时加倍等。这些设计影响了用户参与的频率和活跃度。

一个优秀的 CAC 系统需要兼顾:

反身性(用户能给自己的行为定价)、

稀缺性(奖励窗口有限)、

叙事性(成长路径可分享)、

波动性(结果有不确定性,但不会一无所获)。

在加密领域,邀请好友不只是简单的拉新,更像是一种“网络共识承保”。用户成为获客的中介,他们的回报不是看拉新数量,而是看能否吸引到同样渴望参与的人。

这样,病毒式传播不再只是一个增长系数,而是形成了完整的金融正反馈链条:

邀请别人 → 获得积分 → 增加声望 → 吸引关注 → 带动价格上涨 → 吸引更多人加入。

这种机制让分发更有动力。通过社交传播获得的奖励,会带来自我驱动的成长速度。

代币让获客变得更有节奏感,所以才有“技术好不好,看价格涨不涨”的说法。如果这种反馈机制能持续下去,区块链本土的网络效应,甚至能超过传统的病毒式增长模式。

超流动性

Blur和Blast:机械化流动性提取

@blur_io精确地执行了客户获取作为工具的策略。

积分不只是忠诚徽章,而是发行期货,基于排行榜和时间加权。每个用户成为微型市场制造者,在衰减的激励曲线下竞争。

排行榜不仅是游戏化,而是链上的价格发现,看看谁能在压力下交易得最激烈。我们可以责怪Blur瓦解了NFT市场,甚至可能是整个NFT金融。分形凸性意味着所有资产、所有集合和所有行动都紧密相关。

但这个系统完全实现了@PacmanBlur的意图:积极地垄断市场。

深度流动性。没有客户获取成本的消耗。完美的信息不对称。这不是营销,而是为流动性和注意力的结构化拍卖。

Blast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点——客户获取不仅是成本,它成为一个元游戏。

早期的Blast时代是许多dApp用户在加密货币中最有趣的时期之一。它深深地依赖于承保用户行为并将这种承保显性金融化。围绕Blast Gold和积分形成了OTC市场。团队通过发货和捕获注意力来竞争流量。元游戏是多方参与的,零和的,设计上是投机性的。

关于Blast团队做得好的和不好的事情已经有很多讨论,但显而易见的是,Blast系统对代币激励设计空间产生了重大影响。规则明确,投机被接受,并围绕用户行为的未来价值创建了新市场,这些行为在周期性和系统性基础上被承保。

Abstract: 用游戏化方式为用户行为“兜底”

带有不确定性的投机游戏,本质上都带有很高的上升空间。在代币上线(TGE)前,大家越了解项目,投机热度反而会慢慢降温。越接近 TGE,大家的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会变小。Blast 的深度用户在今年五月、六月应该都有这种明显的感受。所以聪明的项目现在都在借鉴其他领域的方法。

@AbstractChain"">@AbstractChain的激励机制不像 Blast 那样直接和钱挂钩,但通过吸收一些游戏设计的思路,反而让投机兴趣持续升温。大多数加密玩家都很熟悉游戏里的奖励体系,比如成就、称号、装备等等。

Abstract 这个项目本身定位就是服务大众消费级加密应用的通用 L2,所以它的 Abstract Portal 自然就把链上交互做成了显式的游戏化体验,同时还通过 XP 积分“隐性”承保用户行为。从我的观察看,这种方法更可持续。

虽然大家对未来代币价格的炒作和故事少了,但用户增长速度很快,链上的应用也有了真实活跃的用量。通过徽章、成就等激励,给用户和“薅羊毛党”制造了持续的兴奋感,让项目在激励活动和正式发币之间有了缓冲期——这样团队不用急着发币,也能积累足够多的真实用户,为后续产品市场契合度(PMF)打下基础。

胖协议理论:CAC 成为核心资产

“胖协议”理论认为,底层基础设施会积累大部分价值。这种观点可能还没错,但现在 CAC(用户获取成本)的新模型带来了不同的思路:

应用本身就像资产负债表,这些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更像是虚拟经济体,有自己的货币体系、激励机制和共识市场。比如 Blur、friend.tech、Blast,这些项目都通过独特的 CAC 机制,同时推动了流动性、用户增长和故事叙述。

CAC 不再只是花出去的成本,而是通过代币实现的增长承保模型。代币本质上就像虚拟股权一样,代表着项目的未来价值。

CAC现在是一种金融工具

在加密行业,CAC不再是你要尽量降低的成本,而是你要合理定价的东西。你不再需要花钱吸引用户,而是设计一些机制,让用户能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收益。

这就是为什么最成功的加密项目,往往更像游戏、对冲基金或者文化运动,而不像传统的初创公司。它们本质上是:

用游戏方式吸引注意力

通过金融机制产生自我强化效应

像结构化金融产品一样推动增长

虽然我依然觉得“用户引导”这个说法有点像个梗,而且目前行业里最成功的一些协议本身也很封闭,但我认为我们正迎来转折点。通过游戏化设计,普通用户也能切身感受到协议或产品为他们行为“兜底”带来的好处,也能体会到金融游戏的乐趣。

说“用户引导”是个梗,是因为很多外来者总想做一些非投机性的加密应用。但实际上,在普通用户层面,加密就是投机。我们应该多听听真正的交易者、流动性提供者和实际用户的声音,而不是那些只是想趁新公链融资风口“混饭吃”的人。

用户引导不会靠一堆普通人被拉进链上应用就实现。只有当为用户行为提供金融保障的技术、知识和设计,真正融入到每一个消费类应用,并且这种趋势成为大家在“金融无意义”和不确定时代下的共同选择时,用户引导才会真正发生。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Lauris],著作权归属原作者 [Lauris].,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团队翻译,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即刻开始交易
注册并交易即可获得
$100
和价值
$5500
理财体验金奖励!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