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ic(前FTM)为何爆火?他能再创 DeFi 辉煌周期吗?

中级3/13/2025, 6:23:11 AM
本文深入分析 Sonic 的技术创新、生态建设以及其在 DeFi 领域的潜力,文中指出 Sonic 凭借全方位的性能升级、6% 的空投激励以及 AC 的高度参与,吸引大量创业者和投资者,同时探讨 Sonic 的潜在风险和未来发展方向。

TL;DR

在当下的加密市场中,随着 Meme 热潮的退却,许多投资者陷入迷茫。

Sonic——这条由 Fantom 创始人 Andre Cronje(AC)主导的新公链,正崛起成为 DeFi 领域新的焦点。

凭借全方位的性能升级、6% 的空投激励以及 AC 高度参与的生态建设,Sonic 不仅吸引了大量创业者,还重新点燃了市场对 DeFi 的期待与热情。

然而,回顾 AC 在 Fantom 时的突然离场,市场对 Sonic 的未来也充满质疑。

是新瓶装旧酒,还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让我们跟随知名 DeFi KOL 陈默 (@cmdefi) 与研究员大胖墩(@DaPangDunCrypto) 的视角,深入 Sonic 的潜力与未来。Sonic 的崛起能否成为 DeFi 的破局之作,并带领 DeFi 再次开创下一个辉煌周期?

以下内容为我们对话后的文字整理稿,播客音频版也同步上线:

小宇宙链接: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7cc4aad0766616acd85c5d9

Spotify链接: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2CBKjBOyNhkYKpImohvRSP?si=DeUjwfUORwexH2TQIRn1-g

深潮 TechFlow:首先请两位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大胖墩:

大家好,我叫大胖墩。我是在上个周期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从这个周期开始 all in crypto 了。我平时会做一些研究,不管是撸毛、Meme,还是各种我喜欢的生态我都会参与。

陈默:

哈喽大家好,我是陈默。我从 2020 年开始就一直在做 DeFi 相关的研究和投资。我在上个周期就参与了 Fantom 生态,对创始人 Andre Cronje(AC)也比较有感情,所以在看到 Sonic 上线后的亮眼表现还是很开心的。

深潮 TechFlow:陈默老师是上个周期就在 Fantom 生态了,您觉得当时的 Fantom 和现在的 Sonic 有什么不同?

陈默:

Sonic 这次的升级主要体现在性能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速度更快了、TPS 更高了,也有了一定的并行执行能力。当然,用户可能会对技术变化的感知稍弱。

而从用户角度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AC 的参与度比上个周期更高了。虽然 AI 和 Meme 的存在削弱了 DeFi 板块的规模,AC 也不如上个周期“出名”,但他却站到了台前,成为了搭建台子的人。现在的 AC 是没有什么偶像包袱的,他更愿意去参与、宣传生态里的项目。这让我想到了 Solana 基金会,也是带领大家抱团往前走。这种牵引力是 Sonic 的优势所在。

因此,我很期待在这个 DeFi 不太强势的周期中,出现一个能破圈的项目,让大家了解并参与到 DeFi 中。

深潮 TechFlow:大胖墩是这个周期才参与进来的,我看到你前两天发了一篇 Sonic 的研究,指出它现在还处在相对早期的阶段。请分享一下你的观点。

大胖墩:

我之前基本上专注于 BTC 生态,再之后关注 Solana 上的 Meme。为什么我会突然关注 Sonic?我认为现在是存在叙事空档期的。很多人在 AI 浪潮之后突然觉得看不到未来——这不是说 AI 不行,只是在这个周期内, AI 叙事似乎被证伪了;而 Meme 经过一系列事情后都被割怕了。大家变得十分迷茫。

然而,圈子总要有叙事在。这时我看到了 Sonic,对我这样的 DeFi 新人来说,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和一级、二级都不一样,有很多东西需要计算。DeFi 的机会不像 Meme 一样“粗暴”,但生命周期也不像 Meme 一样短暂。DeFi 有成熟的模式,它的稳定性正是我需要的。

其次是因为 Andre Cronje。可能因为我没有参与 Fantom 生态,所以没有“AC 离职”所带来的担忧。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 Solana 的 Toly,是生态的营销员。不论项目好坏,只要有价值,他就会转帖。在当下的叙事空档期,市场是缺少像 AC 这样能搞事的人的。加上 Sonic labs 也比较活跃,而且 Sonic 网络进行了较大的升级,这让我更加不愿意错过这个生态。

深潮 TechFlow:我来总结一下,你看好 Sonic 的原因是:现在存在叙事空档期;DeFi 是一个长期主义的事情;AC 愿意站在台前搭建生态。我想延伸问一下,现在并不缺少拥有 DeFi 生态的公链,为什么你更关注 Sonic?

大胖墩:

首先,Sonic 是一个新公链,有较大的获利空间。其次,为了更快速的发展,Sonic 承诺了大约 6% 的空投——这是在很多成熟的 DeFi 生态中很难看到的机会。此外,Sonic 的机构参与度很低,更有草根、创业的感觉。

深潮 TechFlow:Berachain 最近刚上了 PoL,这是他们很重要的事情;而且最近几个 VC 币都比较坚挺——不管是 $KAITO、$IP 还是 $BERA。Berachain 的特点也是 DeFi,所以我想请您谈谈,从 DeFi 角度来说,您怎样看待 Berachain 和 Sonic?

陈默:

这两个生态我都有参与。相比之下,我认为 Sonic 的机会更多一些。Sonic 是自下而上的,而 Berachain 有巨额融资和机构支持,很多项目和官方也有合作。它们的风格不一样。Sonic 对中小型创业者更友好,AC 很愿意帮助一些排除 RUG 风险的项目。

此外,Berachain 通过质押获取积分,而 Sonic 则是流动性挖矿——这对散户来说更具参与感。TVL 的升高会带来更高的费用和奖励,而币价也随之升高,更高的币价又会推动 TVL——这样有点庞氏正向螺旋的东西,会给人一种和项目一起成长的感觉。就像现在很火的 Shadow,它的 TVL 也是一点点上去的。而由积分带动的项目就需要先把钱存进去,等到 TGE 时再返现。很多人会一直盯着 TGE,计算币价达到多少才能获利,少了一种和项目一起成长的成就感。这是两种相反的关系。积分项目更适合有一定资金量的人去追求更稳定的收益;而 Sonic 相对来说有更大的 alpha 机会。我更倾向于 Sonic 这样的形式。你可以说它很复古,但我觉得这恰恰是现在所缺少的。大家都很浮躁,只看到了收益,却忽略了和项目一起成长的过程。

此外,流动性挖矿常常会因为无法持续而被广为诟病,这是目前所有机制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但 Sonic 带给用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深潮 TechFlow:之前您也讲到 Sonic 这次是要是技术上的升级,我想请您展开讲讲,简单介绍一下 (3,3) 机制,以及这一轮 Sonic 的 (3,3) 和之前 Fantom 的 (3,3) 有什么不同?

陈默:

最原始的 (3,3) 来自于 OHM(OlympusDAO),最早的机制非常简单:如果两个人都持有就是平衡状态 (1,1),如果都质押就是正能量状态 (3,3),而如果都卖出则是倍数向下的状态 (-3,-3)——这是博弈论的东西。

AC 将 veToken 模型和 (3,3) 模型结合到了一起,创造了 ve(3,3)。ve(3,3) 允许用户用投票权决定流动性激励分配到哪个池子,同时投票者还能从支持的池子中获得手续费等真实收益。

而 Shadow 的 x(3,3) 算是 ve(3,3) 的优化版本。原来的 veToken 是很难流通的,一旦锁仓之后就要长期和项目方做朋友了。x(3,3) 允许用户中途退出,但是要让利 50% 的收益给没有退出的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对于想要紧急退出的人来说有了退出方法,同时也加倍地奖励了还在生态中的人。

深潮 TechFlow:这些变化似乎更多地解释了 Shadow 为何出色,但现在整个 Sonic 生态的表现都十分亮眼,是因为 Shadow 激发了大家的热情,还是 $S 本身价值所致?Sonic 生态还有其他创新项目吗?

陈默:

Sonic 生态中更多的是像 Shadow 这样的微创新。从 TVL 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资金流入了 Sonic 生态。很多在其他生态不得志的项目因为补贴加入 Sonic,它们会带来流动性。其实这种真金白银买用户的启动方式和早期的 DeFi 一样,因为这个周期 DeFi 太不活跃了,所以很多机制我们都感觉有些陌生。

总的来说,当 Sonic 上面有很多代币激励补贴的时候,它的 TVL 是一定是会涨的。如果说创新性的话,我觉得 Shadow 相对来说是最好的。

大胖墩:

目前 Shadow 是独一档的。对于 Sonic 生态来说,很多人的目标是 6% 的空投。这次的空投一方面针对普通用户,一方面也针对项目方。然而,很多项目方都把这些空投分给用户了,所以用户实际上可以获得 2 份空投,这也激发了大家的动力。

第二点就是像陈默老师讲的,很多人以前是没接触过 DeFi 的。在当下的叙事空档期,DeFi 重燃了很多人调研的热情。

第三点我在想,AC 究竟想要构建一个怎样的蓝图?所有的 DeFi 项目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最后怎么办?除了上所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对于传统金融来说,DeFi 的收益率是很高的。我们可以看到 Sonic 在做抽象钱包、游戏这样的产品,加上 AC 也表示愿意在美国的监管下做事情。所以我在想 AC 的目标或许是将 DeFi 转向 web2——在 web3,用户更愿意尝试的是 GameFi 而非 Game,获得收益是首当其冲的。

深潮 TechFlow:这也引出了接下来的话题,大家现在玩 Sonic 肯定是觉得还有获利空间。我想知道你们怎么看待像市值/ TVL 这样的指标,或 ve(3,3) 到什么阶段就应该警惕了?以及 TGE 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陈默:

在 Sonic 中我更关注 DeFi——这是 Sonic 最大的优势。就像 Solana 的优势是 Meme,只要将 Meme 做好 Solana 就不会差。Sonic 现在的风格有点像早期的 Solana,空投是一个引子。而至于 Sonic 的上限,我觉得还是要看 DeFi 后续的动能。

ve(3,3) 和 (3,3) 不一样,除非整个 Sonic 生态的交易量极速萎缩,否则理论上它是没有崩盘风险的——在有激励的情况下这绝非易事。而积分模型,我个人感觉很难出圈,因为它在 TGE 时就把大家的热情透支掉了。相比之下,Sonic 还是延续了 Fantom 慢慢成长的方式,我觉得在这种模式下很有可能会走出一两个像 OlympusDAO、Luna 这样的神盘。

总之一定要有出圈的东西——想到 Meme 就是 Solana,想到 DeFi 会先到 Sonic 上找找机会,如果可以这样就非常成功了。而且 AC 最擅长的赛道是 DeFi,很多机制的设计和 ve(3,3) 模型都是他先提出来的。我很期待 AC 能找到当下时代需要的东西,如果这样的话,Sonic 的上限将会非常高。

深潮 TechFlow:说到神盘,最近有一个项目叫做 Super.exchange,很多人觉得它是神盘。两位老师有参与这个项目吗?

大胖墩:

我在很早期的时候就去玩了 Super.exchange,它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这种盘子类型的项目,明白其中的逻辑很重要。Super.exchange 的模型依赖于通过 DEX 的交易手续费来回购并销毁代币,这种机制类似于“交易挖矿”。回购销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外盘交易量,因此外盘交易量必须保持高水平,否则回购量会减少,导致代币价格难以上涨。但外盘存在两个关键问题:

  1. 虽然代币总量已销毁接近 60%,但外盘仍按照初始 10 亿的总量计算 FDV,普通散户会误以为 FDV 过高而不愿意接盘。
  2. 外盘的流动性池由用户自行创建,项目方无法阻止。

此外,早期投资者可能获得高倍收益,但由于市场情绪波动和外盘交易量下降,实际收益可能远低于预期。当前的关键在于外盘交易量能否持续增长,否则回购销毁机制将难以推动代币价格上涨,项目也难以维持长期发展。很多人搞不懂这个机制,反而会亏钱。

而对于之前提到的 DeFi 风险信号,其实我也想请教陈默老师:每个 DeFi 项目都会有一个飞轮,比如有时交易量是飞轮的关键因素。我应该怎样去寻找这些关键因素?在这些数据出现问题的时候,是否就要引起注意?

陈默: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绝对的点不存在。对于有些带飞轮机制的项目,肯定有一个启动飞轮的点,在这个点上如果增量放缓或下降其实是相对危险的。以前在 OHM 的时代,已经停止的飞轮是有可能再次启动的。然而,现在的周期中人们的注意力太分散了,飞轮停止后有很多别的东西可以玩。其次,当下缺少启动飞轮的真实需求。在 DeFi 牛市里,大量的流动性需求是点燃飞轮的点,但现在很少有项目方会在链上做一个大池子,DEX 的存在感变得十分低。

深潮 TechFlow:刚刚说到 AC 在美国也有一些合规方面的动作,以及像 Daniele 做的 Hey Anon 之前也火了一波。除了 DeFi,两位老师觉得还看好什么 Sonic 生态中的板块或项目吗?

大胖墩:

我的资金体量不大,所以有时会寻找一些赔率更高的玩法。我的参与方式主要有三种:

  1. 找新项目,博取 alpha 机会,但要注意 RUG 风险。AC 转发项目时也会说,不知道这个项目接下来会怎样。
  2. 我会看 NFT。现在很多人喜欢权益 NFT,这种 NFT 的社交推广属性很强,每个 NFT 都有造型和后缀。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全是 Derps 头像的 X Space,本身就是一个震撼的场面。而且图片更容易留下印象,文化属性更强。项目方也会为这些 NFT 让利,我最初的 $Shadow 其实就是 Derps 项目方空投给我的。
  3. 稳定收益。我不会选择需要大资金量的稳定币 LP,更多的是通过锚定 $S 的资产来寻找一些机会。

深潮 TechFlow:我自己也通过 Derps 获得了 $Shadow 空投,而且我觉得 Sonic 上的 NFT 都有点 DeFi 的玩法——它一开始就有 token,后来 token 又可以买零食喂 derps,再之后还可以装饰房间;类似的项目还有 Berps 等等。它们并不是纯 NFT 项目。

大胖墩:

是的,Sonic 生态的 NFT 中都带着一点 DeFi 属性。就像陈默老师说的,如果说起 DeFi 第一个想到的是 Sonic,它就成功了。在 Sonic 生态中,纯 Meme 是很难做的,任何东西都会带点 DeFi 特质,否则很难被这个圈子认可。

深潮 TechFlow:我觉得经过这场洗礼,大家会对纯 Meme 的项目不再感冒,要有点别的东西才买账。陈默老师觉得 Sonic 生态除了 DeFi 之外,其他赛道有潜力吗?

陈默:我也有关注 Daniele 搞的 ANON ,而且在 Sonic 这一波起来之前,其实还有一波就是他带起来的。我关注的主要还是 DeFi 周边的东西,包括 DeFAI。其他的话可能除了新项目外,都没有太大的优势。

深潮 TechFlow:目前 Sonic 上我所知道的 DeFAI 项目就只有 Hey Anon。再类似就像是 Polychain 上的 Allora,它没有发币,主要给 AI 提供基础设施。

陈默:

对,但是 Hey Anon 也没有达到可以破圈的程度。不过后期有没有更多机会出现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因为 Daniele 上个周期也挺能搞事情的。

深潮 TechFlow:最近币安「DeFi+AI」研究中也经常提到 Hey Anon,所以感觉关注它的人会越来越多吧。

刚才聊天时两位老师都提到 DeFi 是 Sonic 的名片,但最近大家对 Sonic 的关注似乎转向了性能,Sonic 在性能方面是否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像 Monad 等新兴公链的上线是否会对 Sonic 产生冲击?

大胖墩:

Monad 热度非常高,上线几天就拥有了 400 万活跃用户。然而,我认为 AC 讲的最终确认性是有道理的,用户并不关心单一的指标,反而更关注发起交易后多久可以看到结果。Sonic 在用户层面的体验很好。

像 Arbitrum、Monad 等公链的速度也都很快,大家都在技术上优化了很久,没有孰优孰劣之分。现在的公链不像是以太坊,可以做一切事情,我觉得现在的公链应该成为应用链,专注于把一个功能做好,链只是一个载体。Sonic 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现在的 DeFi 和以前不同,不能让大家觉得 Sonic 的 DeFi 是老旧的东西。性能只是基础,走向什么应用才是未来的关键。

陈默:

现在早已不是 TPS 为王的时代了。远古 web3 时代因为没有什么生态,所以大家都卷 TPS。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市场早已经给出了性能的解法——要么像以太坊 L2 一样将性能分出去,要么像 Solana 这样做并行。现在的性能没有无法跨过的鸿沟,拥有竞争力的生态才是胜出的关键。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TechFlow 深潮],著作权归属原作者[TechFlow 深潮],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分享

目录

Sonic(前FTM)为何爆火?他能再创 DeFi 辉煌周期吗?

中级3/13/2025, 6:23:11 AM
本文深入分析 Sonic 的技术创新、生态建设以及其在 DeFi 领域的潜力,文中指出 Sonic 凭借全方位的性能升级、6% 的空投激励以及 AC 的高度参与,吸引大量创业者和投资者,同时探讨 Sonic 的潜在风险和未来发展方向。

TL;DR

在当下的加密市场中,随着 Meme 热潮的退却,许多投资者陷入迷茫。

Sonic——这条由 Fantom 创始人 Andre Cronje(AC)主导的新公链,正崛起成为 DeFi 领域新的焦点。

凭借全方位的性能升级、6% 的空投激励以及 AC 高度参与的生态建设,Sonic 不仅吸引了大量创业者,还重新点燃了市场对 DeFi 的期待与热情。

然而,回顾 AC 在 Fantom 时的突然离场,市场对 Sonic 的未来也充满质疑。

是新瓶装旧酒,还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让我们跟随知名 DeFi KOL 陈默 (@cmdefi) 与研究员大胖墩(@DaPangDunCrypto) 的视角,深入 Sonic 的潜力与未来。Sonic 的崛起能否成为 DeFi 的破局之作,并带领 DeFi 再次开创下一个辉煌周期?

以下内容为我们对话后的文字整理稿,播客音频版也同步上线:

小宇宙链接: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7cc4aad0766616acd85c5d9

Spotify链接: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2CBKjBOyNhkYKpImohvRSP?si=DeUjwfUORwexH2TQIRn1-g

深潮 TechFlow:首先请两位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大胖墩:

大家好,我叫大胖墩。我是在上个周期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从这个周期开始 all in crypto 了。我平时会做一些研究,不管是撸毛、Meme,还是各种我喜欢的生态我都会参与。

陈默:

哈喽大家好,我是陈默。我从 2020 年开始就一直在做 DeFi 相关的研究和投资。我在上个周期就参与了 Fantom 生态,对创始人 Andre Cronje(AC)也比较有感情,所以在看到 Sonic 上线后的亮眼表现还是很开心的。

深潮 TechFlow:陈默老师是上个周期就在 Fantom 生态了,您觉得当时的 Fantom 和现在的 Sonic 有什么不同?

陈默:

Sonic 这次的升级主要体现在性能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速度更快了、TPS 更高了,也有了一定的并行执行能力。当然,用户可能会对技术变化的感知稍弱。

而从用户角度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AC 的参与度比上个周期更高了。虽然 AI 和 Meme 的存在削弱了 DeFi 板块的规模,AC 也不如上个周期“出名”,但他却站到了台前,成为了搭建台子的人。现在的 AC 是没有什么偶像包袱的,他更愿意去参与、宣传生态里的项目。这让我想到了 Solana 基金会,也是带领大家抱团往前走。这种牵引力是 Sonic 的优势所在。

因此,我很期待在这个 DeFi 不太强势的周期中,出现一个能破圈的项目,让大家了解并参与到 DeFi 中。

深潮 TechFlow:大胖墩是这个周期才参与进来的,我看到你前两天发了一篇 Sonic 的研究,指出它现在还处在相对早期的阶段。请分享一下你的观点。

大胖墩:

我之前基本上专注于 BTC 生态,再之后关注 Solana 上的 Meme。为什么我会突然关注 Sonic?我认为现在是存在叙事空档期的。很多人在 AI 浪潮之后突然觉得看不到未来——这不是说 AI 不行,只是在这个周期内, AI 叙事似乎被证伪了;而 Meme 经过一系列事情后都被割怕了。大家变得十分迷茫。

然而,圈子总要有叙事在。这时我看到了 Sonic,对我这样的 DeFi 新人来说,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和一级、二级都不一样,有很多东西需要计算。DeFi 的机会不像 Meme 一样“粗暴”,但生命周期也不像 Meme 一样短暂。DeFi 有成熟的模式,它的稳定性正是我需要的。

其次是因为 Andre Cronje。可能因为我没有参与 Fantom 生态,所以没有“AC 离职”所带来的担忧。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 Solana 的 Toly,是生态的营销员。不论项目好坏,只要有价值,他就会转帖。在当下的叙事空档期,市场是缺少像 AC 这样能搞事的人的。加上 Sonic labs 也比较活跃,而且 Sonic 网络进行了较大的升级,这让我更加不愿意错过这个生态。

深潮 TechFlow:我来总结一下,你看好 Sonic 的原因是:现在存在叙事空档期;DeFi 是一个长期主义的事情;AC 愿意站在台前搭建生态。我想延伸问一下,现在并不缺少拥有 DeFi 生态的公链,为什么你更关注 Sonic?

大胖墩:

首先,Sonic 是一个新公链,有较大的获利空间。其次,为了更快速的发展,Sonic 承诺了大约 6% 的空投——这是在很多成熟的 DeFi 生态中很难看到的机会。此外,Sonic 的机构参与度很低,更有草根、创业的感觉。

深潮 TechFlow:Berachain 最近刚上了 PoL,这是他们很重要的事情;而且最近几个 VC 币都比较坚挺——不管是 $KAITO、$IP 还是 $BERA。Berachain 的特点也是 DeFi,所以我想请您谈谈,从 DeFi 角度来说,您怎样看待 Berachain 和 Sonic?

陈默:

这两个生态我都有参与。相比之下,我认为 Sonic 的机会更多一些。Sonic 是自下而上的,而 Berachain 有巨额融资和机构支持,很多项目和官方也有合作。它们的风格不一样。Sonic 对中小型创业者更友好,AC 很愿意帮助一些排除 RUG 风险的项目。

此外,Berachain 通过质押获取积分,而 Sonic 则是流动性挖矿——这对散户来说更具参与感。TVL 的升高会带来更高的费用和奖励,而币价也随之升高,更高的币价又会推动 TVL——这样有点庞氏正向螺旋的东西,会给人一种和项目一起成长的感觉。就像现在很火的 Shadow,它的 TVL 也是一点点上去的。而由积分带动的项目就需要先把钱存进去,等到 TGE 时再返现。很多人会一直盯着 TGE,计算币价达到多少才能获利,少了一种和项目一起成长的成就感。这是两种相反的关系。积分项目更适合有一定资金量的人去追求更稳定的收益;而 Sonic 相对来说有更大的 alpha 机会。我更倾向于 Sonic 这样的形式。你可以说它很复古,但我觉得这恰恰是现在所缺少的。大家都很浮躁,只看到了收益,却忽略了和项目一起成长的过程。

此外,流动性挖矿常常会因为无法持续而被广为诟病,这是目前所有机制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但 Sonic 带给用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深潮 TechFlow:之前您也讲到 Sonic 这次是要是技术上的升级,我想请您展开讲讲,简单介绍一下 (3,3) 机制,以及这一轮 Sonic 的 (3,3) 和之前 Fantom 的 (3,3) 有什么不同?

陈默:

最原始的 (3,3) 来自于 OHM(OlympusDAO),最早的机制非常简单:如果两个人都持有就是平衡状态 (1,1),如果都质押就是正能量状态 (3,3),而如果都卖出则是倍数向下的状态 (-3,-3)——这是博弈论的东西。

AC 将 veToken 模型和 (3,3) 模型结合到了一起,创造了 ve(3,3)。ve(3,3) 允许用户用投票权决定流动性激励分配到哪个池子,同时投票者还能从支持的池子中获得手续费等真实收益。

而 Shadow 的 x(3,3) 算是 ve(3,3) 的优化版本。原来的 veToken 是很难流通的,一旦锁仓之后就要长期和项目方做朋友了。x(3,3) 允许用户中途退出,但是要让利 50% 的收益给没有退出的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对于想要紧急退出的人来说有了退出方法,同时也加倍地奖励了还在生态中的人。

深潮 TechFlow:这些变化似乎更多地解释了 Shadow 为何出色,但现在整个 Sonic 生态的表现都十分亮眼,是因为 Shadow 激发了大家的热情,还是 $S 本身价值所致?Sonic 生态还有其他创新项目吗?

陈默:

Sonic 生态中更多的是像 Shadow 这样的微创新。从 TVL 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资金流入了 Sonic 生态。很多在其他生态不得志的项目因为补贴加入 Sonic,它们会带来流动性。其实这种真金白银买用户的启动方式和早期的 DeFi 一样,因为这个周期 DeFi 太不活跃了,所以很多机制我们都感觉有些陌生。

总的来说,当 Sonic 上面有很多代币激励补贴的时候,它的 TVL 是一定是会涨的。如果说创新性的话,我觉得 Shadow 相对来说是最好的。

大胖墩:

目前 Shadow 是独一档的。对于 Sonic 生态来说,很多人的目标是 6% 的空投。这次的空投一方面针对普通用户,一方面也针对项目方。然而,很多项目方都把这些空投分给用户了,所以用户实际上可以获得 2 份空投,这也激发了大家的动力。

第二点就是像陈默老师讲的,很多人以前是没接触过 DeFi 的。在当下的叙事空档期,DeFi 重燃了很多人调研的热情。

第三点我在想,AC 究竟想要构建一个怎样的蓝图?所有的 DeFi 项目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最后怎么办?除了上所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对于传统金融来说,DeFi 的收益率是很高的。我们可以看到 Sonic 在做抽象钱包、游戏这样的产品,加上 AC 也表示愿意在美国的监管下做事情。所以我在想 AC 的目标或许是将 DeFi 转向 web2——在 web3,用户更愿意尝试的是 GameFi 而非 Game,获得收益是首当其冲的。

深潮 TechFlow:这也引出了接下来的话题,大家现在玩 Sonic 肯定是觉得还有获利空间。我想知道你们怎么看待像市值/ TVL 这样的指标,或 ve(3,3) 到什么阶段就应该警惕了?以及 TGE 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陈默:

在 Sonic 中我更关注 DeFi——这是 Sonic 最大的优势。就像 Solana 的优势是 Meme,只要将 Meme 做好 Solana 就不会差。Sonic 现在的风格有点像早期的 Solana,空投是一个引子。而至于 Sonic 的上限,我觉得还是要看 DeFi 后续的动能。

ve(3,3) 和 (3,3) 不一样,除非整个 Sonic 生态的交易量极速萎缩,否则理论上它是没有崩盘风险的——在有激励的情况下这绝非易事。而积分模型,我个人感觉很难出圈,因为它在 TGE 时就把大家的热情透支掉了。相比之下,Sonic 还是延续了 Fantom 慢慢成长的方式,我觉得在这种模式下很有可能会走出一两个像 OlympusDAO、Luna 这样的神盘。

总之一定要有出圈的东西——想到 Meme 就是 Solana,想到 DeFi 会先到 Sonic 上找找机会,如果可以这样就非常成功了。而且 AC 最擅长的赛道是 DeFi,很多机制的设计和 ve(3,3) 模型都是他先提出来的。我很期待 AC 能找到当下时代需要的东西,如果这样的话,Sonic 的上限将会非常高。

深潮 TechFlow:说到神盘,最近有一个项目叫做 Super.exchange,很多人觉得它是神盘。两位老师有参与这个项目吗?

大胖墩:

我在很早期的时候就去玩了 Super.exchange,它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这种盘子类型的项目,明白其中的逻辑很重要。Super.exchange 的模型依赖于通过 DEX 的交易手续费来回购并销毁代币,这种机制类似于“交易挖矿”。回购销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外盘交易量,因此外盘交易量必须保持高水平,否则回购量会减少,导致代币价格难以上涨。但外盘存在两个关键问题:

  1. 虽然代币总量已销毁接近 60%,但外盘仍按照初始 10 亿的总量计算 FDV,普通散户会误以为 FDV 过高而不愿意接盘。
  2. 外盘的流动性池由用户自行创建,项目方无法阻止。

此外,早期投资者可能获得高倍收益,但由于市场情绪波动和外盘交易量下降,实际收益可能远低于预期。当前的关键在于外盘交易量能否持续增长,否则回购销毁机制将难以推动代币价格上涨,项目也难以维持长期发展。很多人搞不懂这个机制,反而会亏钱。

而对于之前提到的 DeFi 风险信号,其实我也想请教陈默老师:每个 DeFi 项目都会有一个飞轮,比如有时交易量是飞轮的关键因素。我应该怎样去寻找这些关键因素?在这些数据出现问题的时候,是否就要引起注意?

陈默: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绝对的点不存在。对于有些带飞轮机制的项目,肯定有一个启动飞轮的点,在这个点上如果增量放缓或下降其实是相对危险的。以前在 OHM 的时代,已经停止的飞轮是有可能再次启动的。然而,现在的周期中人们的注意力太分散了,飞轮停止后有很多别的东西可以玩。其次,当下缺少启动飞轮的真实需求。在 DeFi 牛市里,大量的流动性需求是点燃飞轮的点,但现在很少有项目方会在链上做一个大池子,DEX 的存在感变得十分低。

深潮 TechFlow:刚刚说到 AC 在美国也有一些合规方面的动作,以及像 Daniele 做的 Hey Anon 之前也火了一波。除了 DeFi,两位老师觉得还看好什么 Sonic 生态中的板块或项目吗?

大胖墩:

我的资金体量不大,所以有时会寻找一些赔率更高的玩法。我的参与方式主要有三种:

  1. 找新项目,博取 alpha 机会,但要注意 RUG 风险。AC 转发项目时也会说,不知道这个项目接下来会怎样。
  2. 我会看 NFT。现在很多人喜欢权益 NFT,这种 NFT 的社交推广属性很强,每个 NFT 都有造型和后缀。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全是 Derps 头像的 X Space,本身就是一个震撼的场面。而且图片更容易留下印象,文化属性更强。项目方也会为这些 NFT 让利,我最初的 $Shadow 其实就是 Derps 项目方空投给我的。
  3. 稳定收益。我不会选择需要大资金量的稳定币 LP,更多的是通过锚定 $S 的资产来寻找一些机会。

深潮 TechFlow:我自己也通过 Derps 获得了 $Shadow 空投,而且我觉得 Sonic 上的 NFT 都有点 DeFi 的玩法——它一开始就有 token,后来 token 又可以买零食喂 derps,再之后还可以装饰房间;类似的项目还有 Berps 等等。它们并不是纯 NFT 项目。

大胖墩:

是的,Sonic 生态的 NFT 中都带着一点 DeFi 属性。就像陈默老师说的,如果说起 DeFi 第一个想到的是 Sonic,它就成功了。在 Sonic 生态中,纯 Meme 是很难做的,任何东西都会带点 DeFi 特质,否则很难被这个圈子认可。

深潮 TechFlow:我觉得经过这场洗礼,大家会对纯 Meme 的项目不再感冒,要有点别的东西才买账。陈默老师觉得 Sonic 生态除了 DeFi 之外,其他赛道有潜力吗?

陈默:我也有关注 Daniele 搞的 ANON ,而且在 Sonic 这一波起来之前,其实还有一波就是他带起来的。我关注的主要还是 DeFi 周边的东西,包括 DeFAI。其他的话可能除了新项目外,都没有太大的优势。

深潮 TechFlow:目前 Sonic 上我所知道的 DeFAI 项目就只有 Hey Anon。再类似就像是 Polychain 上的 Allora,它没有发币,主要给 AI 提供基础设施。

陈默:

对,但是 Hey Anon 也没有达到可以破圈的程度。不过后期有没有更多机会出现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因为 Daniele 上个周期也挺能搞事情的。

深潮 TechFlow:最近币安「DeFi+AI」研究中也经常提到 Hey Anon,所以感觉关注它的人会越来越多吧。

刚才聊天时两位老师都提到 DeFi 是 Sonic 的名片,但最近大家对 Sonic 的关注似乎转向了性能,Sonic 在性能方面是否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像 Monad 等新兴公链的上线是否会对 Sonic 产生冲击?

大胖墩:

Monad 热度非常高,上线几天就拥有了 400 万活跃用户。然而,我认为 AC 讲的最终确认性是有道理的,用户并不关心单一的指标,反而更关注发起交易后多久可以看到结果。Sonic 在用户层面的体验很好。

像 Arbitrum、Monad 等公链的速度也都很快,大家都在技术上优化了很久,没有孰优孰劣之分。现在的公链不像是以太坊,可以做一切事情,我觉得现在的公链应该成为应用链,专注于把一个功能做好,链只是一个载体。Sonic 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现在的 DeFi 和以前不同,不能让大家觉得 Sonic 的 DeFi 是老旧的东西。性能只是基础,走向什么应用才是未来的关键。

陈默:

现在早已不是 TPS 为王的时代了。远古 web3 时代因为没有什么生态,所以大家都卷 TPS。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市场早已经给出了性能的解法——要么像以太坊 L2 一样将性能分出去,要么像 Solana 这样做并行。现在的性能没有无法跨过的鸿沟,拥有竞争力的生态才是胜出的关键。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TechFlow 深潮],著作权归属原作者[TechFlow 深潮],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即刻开始交易
注册并交易即可获得
$100
和价值
$5500
理财体验金奖励!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