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斑竹
vip
币龄12.3年
最高VIP等级10
用户暂无简介
数据是最不会骗人的。目前$NOT已经有超过280万的链上持有人,代币在链上的流通比例也达到了61%,DEX成交额更是突破了10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高度活跃、真实在交易和持有的社区。不是那种刷出来的虚假繁荣。
NOT-0.8%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以前很多资产库依赖不断发新股募资来购买资产,模式虽能滚雪球,但越来越难持续。 带来的 DeFi 玩法,让资产库在不稀释股权的前提下也能实现资产增值。更关键的是,它解决了“选一条链还是多条链”的经典难题——借助其元层架构(Metalayer),项目既能专注在单条 Rollup 上做生态,也能灵活跨链捕捉收益,给资产库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底层支持。
Caldera已经支持超过 100 条链的部署,包括 30 个主网和 15 个测试网。这些链上一共积累了超过 $4 亿的总锁仓价值(TVL),处理了 8.5 亿笔交易,并有 2700 万个地址参与过交互——这个生态规模,放在 RaaS(Rollup-as-a-Service)赛道里已经相当有分量。
根据 Routescan 的数据,
DEFI-3%
ERA0.09%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技术之外, 生态合作也相当扎实。Bitlayer 已经和 Sui、Base、Arbitrum、Cardano 这些主流公链达成了战略合作,同时还拉来了 Antpool、F2Pool、SpiderPool 这些顶级矿池加入联盟。这些合作不仅带来了稳定的流动性,还提供了坚实的算力保障,让整个生态的建设更加稳健。
资金方面,Bitlayer 也已经完成了 2500 万美元的机构融资,领投
SUI-2.86%
ARB-3.33%
ADA-1.69%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C 是干嘛的?它可不是什么“门票”或者纯治理型代币,它的价值是跟着真实使用走的。每一次 API 调用、每一次数据清洗、每一次脚本执行,都需要用 C 来支付。也就是说,你用它买数据、买服务,它也会被用来奖励数据提供者、节点和验证者。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用得越多,激励就越强,代币也就越有价值。
再说安全机制。他们搞了个“双重质押”(Dual-Staking),一边借 EigenLayer AVS 来做验证和算力支撑,另一边用
EIGEN-3.29%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大家都知道,在传统金融里,利率是个最基础的参考指标,比如 LIBOR、SHIBOR,几乎所有金融产品的定价都跟它们挂钩。但在 DeFi 里,这一块长期处于碎片化甚至空白状态,没有一个公认的基准利率体系。这就导致所谓的“固定收益产品”很难被规范地设计和定价,用户也不敢轻易信任。
不仅如此, #T
DEFI-3%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今天 $LA 又涨了,我看这势头,过两天说不定就冲的更高了。
其实很多区块链项目都卡在两大难题上:链上计算资源太紧张,以及跨链交互难信任。 的解法很直接——把复杂计算“外包”给链下的ZK协处理器,算完了再带回一张零知识证明,链上只需要做快速验证。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给智能合约外接了一张高性能显卡,合约不用再吭哧吭哧跑大计算,但对结果依然有据可查。
官方1.0版本已经上线,目前主打一个挺接地气的能力:直接在智能合约里证明自定义SQL查询的结果。比如你可以跨多个区块甚至多个链做数据聚合,把处理好的“大数据”安全地带回链上使用。
说到跨链, 还有一个常被提到的组件:State Committees状态委员会。它本质是一套面向乐观Rollup的ZK
LA4.77%
ZK-3.46%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说白了,区块链解决了数据上链后不可篡改的问题,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一直被忽略:我们怎么知道某个计算的结果是真实可信的?尤其是随着 Web3 越来越频繁地和现实世界交互——比如链外 AI 的推理过程怎么验证?DePIN 设备上传的数据有没有造假?Rollup 的执行层会不会作弊?这些问题,不是单靠一条新链或者几个数据联盟就能搞定的。
不像我们熟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传统金融体系里,信用往往建立在存量资产上,比如你有没有房、股票或者加密货币。抵押越多,额度越高。但现实情况是,全球大多数人其实只有稳定的收入流,却缺乏可供抵押的“硬资产”,结果一直被挡在有效的信用市场之外。
那 是怎么转起来的?其实三步就能说清楚。
第一步是证明收入。工资单、应收账款、跨境汇款记录这些,通过可验证的方式上链。关键得确保真实性和连续性,不能造假。
第二步是定价和设定额度。这里引入了“时间价值”(TVM)的概念,再结合一些风险参数比如周期、波动性和违约率,最终算出折现率和你能用的额度。
第三步是执行和结算。智能合约自动匹配流动性池来完成放款。等到未来收入实际到账了,合约再自动执行还款和收益分配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领取也特别简单,就三步:
3. 最后点“检查资格”,有额度的话直接点领取,全程一分钟搞定。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Sign Protocol主要做的是全链认证协议,为政府提供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同时也作为dApp的底层支持。简单来说,它帮助验证身份、所有权,并确保智能合约的执行安全可靠。目前已经在阿联酋、泰国、塞拉利昂等国家落地,据说接下来还要拓展到巴巴多斯、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政府级别的合作不仅带来稳定的业务需求,也让它成为少数真正能赚钱的Web3基建项目。
资金方面,Sign已经累计融了3200万美元:2022年种子轮1400万美元,由红杉资本多个
SIGN-0.74%
DAPP-0.82%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真正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 BounceBit Prime 的推出。 把传统金融市场里那些机构级产品——比如代币化债券、低波动的固收组合——带到了链上。而且 不是单打独斗,合作伙伴里还包括 BlackRock 和 Franklin
BB10.97%
PRIME-0.3%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聊到最近比特币Layer2这个赛道, $BTR 算是不得不提的一个名字了。之前参与过Alpha阶段打新的人应该都拿到了1300枚的空投,而最近,它马上就要上交易所了——市场显然已经在预热了。
架构上也值得细看。 以比特币作为结算层,把安全性和原生资产流通放在首位。它
BTC-0.99%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模块化到底为什么这么重要?我们不妨先看看传统区块链是怎么做的。很多早期的链都是“一条龙”设计,所有东西——共识、执行、数据可用性——全部打包在一起。这种架构在早期确实够用,但随着用户量和交易复杂度的上升,性能瓶颈就越来越明显,升级也变得更困难。
更重要的是,模块化让 在稳定性和互操作性上都表现突出。哪怕某一个模块出问题,也不会“一崩全崩”。同时,它还能轻松接入其他链上的资产和应用,真正实现跨链之间的数据和价值流动——这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现在的 早就不是当初那个简单的点击游戏了,生态一直在拓展。但每次打开钱包看到里面躺着的 $NOT,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个 Web3 的旗舰代币,还真就被我们这些普通用户用指尖一下下“点”出来了。
NOT-0.8%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用户操作起来也没什么门槛。在Solv官方DApp里可以直接存原生比特币,不用跨链也不用包装资产。再加上Chainlink的储备证明和伊斯兰金融合规认证,整个产品在透明性和可信度上加分不少。
现在正好赶上
SOLV-2.04%
DAPP-0.82%
BTC-0.99%
LINK-2.72%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是他们自家的 虚拟机(CVM),并行处理挺强悍,峰值能跑到50万QPS,配合专门为AI查询优化的ChainbaseDB,响应速度很有竞争力;最上面的协处理器层则鼓励用户贡献数据模型,把社区的专业能力沉淀下来。
在我看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还有一个挺实用的升级,是跨链数据看板实现了“一站式整合”。你不用再反复切换不同链的浏览器,现在只要输入一个关键词, 就能自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从产品形态上来看,已经不太像传统的质押协议,更像一个综合性的资产操作平台。它支持多类资产,也提供了不同风险偏好对应的收益策略。比如习惯CeFi操作的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官方节点托管质押,省心省力;而链上原生玩家则可以把凭证拿去二次利用,进一步提升资金效率。
数据透明度也做得不错。平台提供实时收益追踪和清晰的风险控制模块,背后还有多签托管和合规审计的支持。虽然不是绝对零风险,但在当前市场中,能做到这样的机制设计,已经算是比较扎实的了。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零知识证明本身就是一个足够性感的技术。你可以在不暴露任何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向别人证明某件事是真实的。这种特性对区块链太重要了,不管是金融交易还是数据协作,隐私和效率常常难以兼得——但ZK正在改变这个局面。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创新是零知识协处理器。这东西说直白点,就是帮智能合约“减负”的。以往一些复杂运算在链上根本跑不动,现在可以交给协处理器离线计算,
ZK-3.46%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 话题
  • 置顶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